1.率先厘定“三匠”园林工匠培养目标,创新提出“融合·创新·善境”人才培养理念
厘定具备“匠心、匠技、匠能”的现代园林工匠培养目标,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林造园的专业技艺、跨界融合的技术服务和创新能力三维度明晰21个要素内涵,凸显对园林人才工匠精神、艺术审美、新技术新工艺创新等能力培养,为高素质复合型园林工匠培养提供目标遵循。提出“融合·至臻·善境”育人理念,塑造学生“人文、艺术、生态、自然和谐统一”的共同价值追求,在践行“两山”理论上有重大创新。
2.创新实施“四课堂融合、四进阶提升”人才培养模式
突破园林人才培养产学研用离散的做法,将生产、服务、创新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凸显技术服务和创新能力培养,打造“教学、生产、服务、科创”四课堂,产学服创一体化培养,能力四进阶提升。第一阶准学徒,学习绿化基础知识,校内模拟训练造园技艺,体验感知园林情境;第二阶学徒,深化专业知识,跟岗训练单项技能,锤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三阶准工匠,训练造园管养综合技能,实情实境顶岗实践,深入景园,技术服务,深植绿色情怀;第四阶工匠,拓展创新解决问题能力,改良造园新工艺,研发管养新技术,开展创业实践,升华创造美、创造品质、合于自然的善境思维。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形成论文《创建高水平实训基地 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表。
3.创新技术服务、技术创新融入课程改革新路径
丰富建构主义理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三融三阶”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艺术修养、花木生产、项目经营等12个课程模块,57门课程。将技术服务、技术研发、创新创业项目融入课程内容,任务驱动,实施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服务和创新能力培养落实到每门课程实践。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纳入教学资源库,培训、服务行业企业,反向促进行业技术难题解决。课程改革理念形成论文《“互联网+”背景下“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与实践》发表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