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

厚德自强 求实创新

明礼精技 知行合一

教学科研
人才培养
滨州科技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5级适用)
发布时间:2025-10-28来源: 访问量:

二0二五年五月

一、概述

为适应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智能制造、通用装备制造行业、专用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运行维护、安装调试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标准。

二、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2.专业代码:460305

三、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

五、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职业类证书

装备制造大类

(46)

自动化类

(4603)

通用设备制造业

(34)、专用设备制造业

(35)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

(6-31-07-03)、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2-02-07-07)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维护员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等级证书、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证书、工业机器人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机器人工程技术员等职业,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运行维护、安装调试、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德育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

(3)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4)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3)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

(4)熟悉机械制图、掌握电气制图、传感器的基础知识;

(5)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PLC控制技术、人机接口及工控网络通信的相关知识;

(6)熟悉工业机器人辅具设计、制造的相关知识;

(7)能进行工业机器人各种功能的调试;

(8)会使用电工、电子常用工具和仪表,能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机械、电气系统;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目标

(1)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2)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七、课程设置

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等,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专业素质拓展选修三部分。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劳动教育、大学体育、高职英语、军事理论、国家安全教育、信息技术、大学语文等公共必修课,并设置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职业核心素养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公共艺术课程、自然科学等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大学语文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提升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

2

高职英语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夯实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3

高等数学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等基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和计算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4

思想道德与法治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涵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规范、法治观念等板块。通过对理想信念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剖析人生价值,助其明晰人生方向;讲解道德规范,培育良好品德;普及法治观念,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各板块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德法兼修的新时代青年。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探索;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的引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理论要点,明晰理论产生背景与实践意义,学会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提升政治素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本课程主要讲授其创立背景、核心内容与历史地位。从时代之问切入,阐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催生理论的时代条件;详解“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要义,涵盖治国理政各领域理念;点明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及对民族复兴的引领意义。要求学生精读原著、深入思考,把握理论体系逻辑,学会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教学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职业环境分析(行业趋势、岗位要求)、职业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制定以及就业技能提升(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场礼仪)。课程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就业竞争力

8

大学体育

包括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通过训练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掌握所选项目基本技能与规则,结合兴趣爱好选学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及太极拳。通过课程提升身体素质,并培养运动习惯、团队协作精神与体育精神。

9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以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为主线,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为导向,以专题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讨论与分享为主体,针对大学生的心灵维护、环境适应、自我认知、 自信心训练、学会学习、挫折应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合理休闲、理性择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讨论分享、自我剖析、自我体验、心理测试、心灵导航等方式进行训练,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0

创新创业概论

本课程以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为目的,课程类型包括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侧重传授创业知识,实践课程侧重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实践课程侧重提供创业模拟演练。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情况,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含义与分类;了解创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判断的原则,理解市场需求的基本概念,掌握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商业模式、明晰融资渠道,了解常见创业风险,并掌握基本的管理策略。

11

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事实,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12

劳动教育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要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

13

信息技术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发展过程、计算机基本理论常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管理及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知识面广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在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提高运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14

军事理论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掌握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熟悉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15

国家安全教育

本课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科学指导,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引导大学生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任意选修课一览表

序号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开设学期

学分

学时

1

职业核心素养课程

领导力与团队建设

2、3

2

32

2

公共关系与现代礼仪

2、3

2

32

3

职场沟通

2、3

2

32

4

职业生涯规划

2、3

2

32

5

演讲与口才

2、3

2

32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中华民族精神

2、3

2

32

7

中国茶文化

2、3

2

32

8

敦煌的艺术

2、3

2

32

9

孙子兵法

2、3

2

32

10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

2、3

2

32

11

中国传统文化

2、3

2

32

12

中国现代文学赏析

2、3

2

32

13

古诗词鉴赏

2、3

2

32

14

乡村振兴

2、3

2

32

15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2、3

2

32

16

红色旅游与文化传承

2、3

2

32

17

戏曲鉴赏

2、3

2

32

18

社会科学课程

(其中,“四史” 课程必须选一门)

中国共产党史

2、3

2

32

19

社会主义发展史

2、3

2

32

20

新中国史

2、3

2

32

21

改革开放史

2、3

2

32

22

创新中国

2、3

2

32

23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2、3

2

32

24

公共艺术课程

摄影艺术

2、3

2

32

25

艺术鉴赏

2、3

2

32

26

舞蹈鉴赏

2、3

2

32

27

电影赏析

2、3

2

32

28

旅游演艺

2、3

2

32

29

音乐赏析(必选)

2、3

2

32

30

美术赏析(必选)

2、3

2

32

31

自然科学课程

生态文明

2、3

2

32

32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

2、3

2

32

33

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

2、3

2

32

34

考古与人类

2、3

2

32

35

数字影视编导与制作

2、3

2

32

36

化妆品赏析与应用

2、3

2

32

37

人工智能

2、3

2

32

38

科学运动与健康

2、3

2

32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包含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基础、C语言5门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1

液压与气压传动

教学内容:讲解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原理;介绍泵、阀、缸等元件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与设计;涉及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教学要求:掌握传动原理与元件特性,能分析简单系统,具备初步故障诊断与处理能力。

2

机械基础

教学内容:阐述机械运动与机构原理,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介绍机械零件结构与设计,如齿轮、轴;涉及机械材料性能与选用;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教学要求:理解机械原理,掌握零件设计要点,了解材料与工艺知识,具备简单机械设计初步能力。

3

机械制图与CAD

教学内容:讲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与规范;传授零件图、装配图绘制方法;介绍AutoCAD等软件操作,包括绘图、编辑、标注;

教学要求:能熟练绘制机械图纸,掌握 CAD 软件操作,具备识读机械图纸的能力。

4

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内容:涵盖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讲解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分析方法;介绍变压器、电动机等常见电工设备原理与应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原理;介绍数字电路基础;涉及安全用电知识与基本电工测量仪表使用。

教学要求:学生需掌握电路分析计算方法,熟悉电工设备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电工仪表。理解电子器件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具备简单电子电路设计与故障排查能力。

5

C语言

教学内容:讲解C语言的特点与发展,进行算法的训练,介绍数据类型、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应用,对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进行程序设计。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C语言程序设计,掌握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和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运用,能够进行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设计。

2.专业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与应用、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虚拟与仿真、工业机器人视觉与传感技术、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6门课程。第3学期专业核心课理论学时14周校内集中教学;实践学时通过4周单项实训项目教学集中完成。第4学期专业核心课理论学时10周校内集中教学;实践学时通过8周实训项目教学集中完成。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开设课程名称

1

智能制造、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与维护,工作站布局设计

学习机器人结构、运动学与编程,掌握机器人应用场景与操作方法。要求学生能完成机器人编程调试及简单工作站设计。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与应用

2

电气控制基础、PLC技术原理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PLC 程序编写与调试

讲解电气控制电路设计,PLC 编程指令与编程方法。学生需掌握电气控制原理,熟练编写 PLC 程序,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

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

3

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技术、操作实践、系统集成及调试维护

更新转数计数器、搬运作业、码垛作业

讲解示教器的组成及使用,利用示教器控制工业机器人进行作业,编写相应程序实现工业机器人作业的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4

智能制造中的系统集成、编程调试、典型应用

robotstudio的安装、机器人属性设置、工具、工装、工件的创建与设置、离线示教仿真工作站的创建、仿真程序器的示教

主要知识点包括初识离线编程仿真软件、创建仿真机器人工作站、离线示教编程与程序修正、基础搬运的离线仿真、分拣搬运的离线仿真、轨迹绘制与轨迹自动规划的编程等。

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

5

工业机器人的数字化建模、仿真分析、虚拟调试及智能优化

绘制ABB机器人三维模型、建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对工业机器人作业仿真模拟

学习solid works的各种功能,利用solid works绘制工业机器人三维模型,对机器人工作进行仿真。

工业机器人虚拟与仿真

6

工业机器人感知环境、识别物体、精准操作等核心技术

检测流水线产品、识别残次品

学习视觉检测与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包括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势式传感器以及工业机器人视觉传感器。

工业机器人视觉与传感技术

3.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以及认识实习、岗位实习。第3学期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实践学时通过4周单项实训项目集中完成,第4学期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实践学时通过8周实训项目教学集中完成,实训项目实践可通过企业实践、实训基地实践、校内实践三种方式实施。第5学期19周实训课程在企业实践中实施。第6学期19周实训课程在企业实践中实施。

专业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内容

实践周数

实训

单项技能实训

项目1: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与应用实训

1周

项目2: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实训

1周

项目3: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实训

2周

综合能力实训

项目1:工业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训

8周

项目2:工业机器人控制综合实训

7周

项目3:工业机器人组装与调试综合实训

7周

实习

认识实习

岗位实习(一)

5周

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二)

19周

4.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职业素养、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控制技术概论、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工业机器人设备营销、数控技术与编程、SolidWorks三维机械设计、UG的应用10门课程。第3学期专业选修课程理论学时14周在校内集中教学,实践学时通过4周实训项目教学集中完成,第4学期专业选修课程理论学时10周在校内集中教学,实践学时通过8周实训项目教学集中完成。

5.毕业设计:

立足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践导向,以项目实操、技能认证、成果展示为核心,设置理论综合笔试、实操限时考核、毕业作品三种考核形式,替代传统毕业论文考核。考核过程结合 1+X 职业技能证书获取情况及学生在小组协作中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

理论综合笔试:涵盖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知识,题型丰富多样,难度呈阶梯式分布,综合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操限时考核:依托实际案例,要求学生现场完成工业机器人预设任务及自动化作业,以此验证其理论应用能力与实操技能。

毕业作品:学生可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针对实际工厂作业中的某一环节进行工业机器人编程,通过报告、视频等材料说明其设计的可行性,着重体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素质拓展模块

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和专业素质拓展选修,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和专业素质拓展选修,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基本素质模块:入学教育、国防教育与军训、毕业教育、劳动实践、大学生安全教育等5个模块。

综合素质拓展模块:社团活动、人文素质讲座、劳动教育讲座、 体育实践、 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大学生创业特训营等7个模块。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课程:技能大赛(如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技能兴鲁技能大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能赛事);符合企业实际岗位入职要求的资格证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二级)或1+X证书(如: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证书、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证书、中级电工证、计算机二级证书-C语言等)。

(四)相关要求

开设安全教育(含典型案例事故分析)、社会责任、绿色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现代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工业机器人日常操作安全须知、机器人设备节能操作技巧、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概况、生产线机器人日常运维管理、小型机器人应用项目实操创业等有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开设工业机器人典型故障排查实例、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实训、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调试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如在实训基地模拟工业机器人安全作业场景、到中小工厂协助进行机器人日常检查、在校园科普活动中演示简单机器人操作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

八、教学安排

(一)时间分配表

学期

周 数

项目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合计周数

课程教学

15

17

18

18

0

0

68

入学教育、军训

2






2

劳动实践


1





1

专业实训模块



4

8

14


26

岗位实习





5

19

24

毕业教育






1

1

职业技能(资格)、1+X证书考试、技能大赛辅导

贯穿于4个学期,每学期1学分,不计入总学时。




假期

1

1

1

1

1


5

考试

1

1

1

1



4

合计

19

20

20

20

20

20

119

(二)教学环节统计表(总计2998学时,157学分)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占总学时比例

占总学分比例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415

217

39

13.8%

7.2%

24.8%

公共选修课程

140

0

8

4.7%

0.0%

5.1%

小计

555

217

47

18.5%

7.2%

29.9%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62

162

20

5.4%

5.4%

12.7%

专业核心课程

261

115

22

8.7%

3.8%

14.0%

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56

18

4

1.9%

0.6%

2.5%

专业实践课程

0

1452

50

0.0%

48.4%

31.8%

专业综合能力考核

0

0

2

0.0%

0.0%

1.3%

小计

479

1747

98

16.0%

58.3%

62.4%

素质拓展课程

基本素质

0

0

5

0.0%

0.0%

3.2%

综合素质拓展

0

0

7

0.0%

0.0%

4.5%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

0

0

0

0.0%

0.0%

0.0%

小计

0

0

12

0.0%

0.0%

7.6%

总学时(学分)数

1034

1964

157

34.5%

65.5%

100.0%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见附表

九、师资队伍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一)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18: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不低于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能够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行业机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行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机制。

年龄组成方面,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合理梯队,教师年龄结构呈现老中青1:6:3的比例,既保证了教学经验的传承,又注入了创新活力。

同时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任课教师标准应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工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机械自动化等相关专业毕业,硕士以上学历,具有电工证、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证、工业机器人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在企业一线有实践工作经历,保证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建立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老教师为支撑,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二)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主持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会 服务能力强,在本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三)专任教师

①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②原则上具有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

③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

④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

⑤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

⑥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

⑦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

⑧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机构或实训基地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机构实践经历;

(四)兼职教师

主要从工业机器人相关行业企业聘任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本专业建立了动态更新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目前入库的行业导师已达10人以上。这些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其授课比例可达总课时的50%。在学历和资质方面,兼职教师均具备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并持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

通过专兼结合的教学模式,兼职教师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最新技术标准引入课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

建立电工电子实训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室,配备工业机器人本体(如六轴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PLC 控制器、视觉检测设备、模拟生产线工作站、离线编程软件、常用维修工具等设备设施,实验、实训环境与设备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实训项目注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同时,配备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需具备工业机器人行业从业经验,熟悉主流品牌机器人操作与维护,能够指导学生完成各类实操项目,建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实训安全操作规范、实训项目考核评价、耗材领用登记等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确保能够顺利开展工业机器人拆装与调试、机器人编程与运行、系统集成方案设计与实施、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等实验、实训活动。

电工电子实训室

功能:适用于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实训教学。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按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用途

单位/数量

基本配置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操作台

主要承担电工电子技术等实训教学任务

25

包括:系统台柜、交直流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等

中级电工

2

电工原理实训箱

50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叠加定理的验证、电桥电路的应用

3

单、三相交流电路实训箱

50

日光灯电路的分析研究、RLC串联谐振电路、三相四线制负载电压、电流的测量

4

模拟电子技术实训箱

50

晶体管性能测试、放大电路的应用、集成运放的运算电路

5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箱

50

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各类触发器功能测试、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应用、寄存器的应用

6

多媒体系统

2

电脑、投影仪、幕布、功放等

7

其他


万用表、示波器、讨论桌、凳子等

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室

功能:实现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离线编程实训。锻炼学生工业机器人操作熟练度,联系相关证书的考试内容。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按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用途

单位/数量

基本配置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工业机器人基础教学工作站

主要承担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实训教学任务

25

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实训平台(桌面式、站立式)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证书、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证书

2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

50

计算机

3

工厂虚拟仿真

50

计算机

工业机器人技术集成实训(实验)室

功能:根据课程基本要求为学生设置专项实训任务,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工业机器人操控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按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用途

单位/数量

基本配置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工业机器人基础教学工作站

主要承担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等实训教学任务

10

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实训平台(桌面式、站立式)

工业机器人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

机器人典型行业应用平台

5

工业机器人本体、PLC控制系统、视觉检测系统、末端执行器、调度系统、多传感器融合等

3

基于ROS系统的多机器人创新开发平台

5

传感器、智能摄像头、工业通信网络、机器人控制单元、高性能计算机等

4

自动化工程设计实训平台

10

西门子S7-1200/S7-300、三菱FX3U等主流PLC、工业机器人、光电/接近开关、力觉传感器、编码器等

5

机房

50

计算机

6

虚拟演播室平台

2

虚拟演播室软件、麦克风、摄影机等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主要实训项目

所需实训设备

实训指导及实训实习管理模式

1

滨州戴森

机器人实训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

岗位实习

2

潍坊歌尔

流水线组装实训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

岗位实习

3

北京华晟

工业机器人控制综合实训

工业机器人

岗位实习

3.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工业机器人运维技术员、机器人编程调试员、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员、工业机器人设备装配员等与本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二)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和《滨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与原理、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应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专业学术期刊和有关自动化控制、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类图书等。及时配置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业机器人拆装演示、典型故障排除操作、编程步骤分解音视频素材、核心课程知识点解析、实操项目指导方案教学课件、生产线机器人应用实例、系统集成方案设计案例数字化教学案例库、工业机器人虚拟拆装、自动化生产线模拟运行虚拟仿真软件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序号

数字化资源名称

资源网址

1

超星网络教学平台

http://dykm.fanya.chaoxing.com

2

经世优学

http://study.huatec.com/

十一、质量保障

(1)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健全综合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资源建设等质量保障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严格执行巡课、听课制度,重点检查实训课(如机器人编程、PLC控制)的操作规范性。建立企业督导员制度,邀请合作企业技术主管参与实践教学评价(如机器人工作站调试环节)。同时,进行核心课评教,学生评教,通过问卷调研学生对核心课程(如《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的满意度,重点关注实训设备使用率、教师实操指导能力。教师互评,组织专业组对理实一体化课程(如《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进行听课评分,侧重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进行反思与提升,每学期末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结合行业认证标准(如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证书通过率)调整教学内容,针对薄弱环节(如学生机器人轨迹规划能力不足),增设专项强化训练周,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教研室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备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建立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十二、毕业要求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培养规格,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准予毕业。

(2)工业机器人技术应业学生毕业时,需完成公共课47学分和专业课98学分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按计划修满全部学时,无缺课及未完成任务情况,同时完成12分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并达到专业平均成绩标准。应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或企业实习,在实践中,需恪守学术规范与职业操守,注重团队协作与自主创新;此外,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确保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均达到毕业要求,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3)接受职业培训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等学习成果,经学校认定,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达到学业要求的,可以取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十三、其他说明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模块包括技能大赛、所考取的专业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X 证书等,不计入课内学时与总学分,但可与本专业学分为3-6 分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学分置换,且一个证书仅能置换一门相关专业核心课程。

(1)可用于置换学分的证书范围包括:符合企业实际岗位入职要求的资格证书如特种作业操作证、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二级)1+X目录内证书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等认定的其他专业相关证书。如工业机器人运维证、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证等。

(2)可用于置换学分的技能大赛范围为: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技能兴鲁技能大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与装备制造行业及工业机器人专业相关的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能赛事。如: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赛项;山东省技能兴鲁: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应用)等。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