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中药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医药智慧,在现代健康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中药学专业人才,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满足中药学专业用人要求及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方案。
二、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中药学
2.专业代码:520410
三、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二至五年内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
五、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
主要职业类别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医药卫生大类 (52) |
中医药类(5204) |
药品零售(6551) 卫生(85) |
药师 医药商品购销员 |
中西药品调剂、医药商品营销、药品仓储管理、药品养护 |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中药生产、经营、鉴定、调剂、管理等中药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使用等领域从事中药加工与炮制、中药鉴定、中药调剂、中药学咨询与服务、中药制剂、中药质量检验、中药购销以及中药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方面
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拥护”;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感;
③热爱祖国、关心集体、遵纪守法、梳理牢固的规则意识;
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⑤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质量为本,真诚守信,忠于职守的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⑥具有良好的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
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的工作能力,能适应岗位需求;
⑧具有持续的能力,适应中药学日新月异的技能更新要求。
(2)知识方面
①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和英语的基本知识;
②具有与医药相关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
③具有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
④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常见病诊治基本知识;
⑤掌握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
⑥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知识;
⑦掌握中药加工、炮制的基本知识;
⑧掌握中药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⑨熟悉中药购销以及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⑩熟悉药事管理法规及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
(3)能力方面
①掌握中药学专业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②具有中药调剂和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
③具有中药加工炮制、从事中药物制剂生产的能力;
④具有中药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药品营销以及药品经营与管理能力;
⑥具有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的能力;
⑦具有运用药事管理知识和药事法规的规定处理问题的能力;
⑧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⑨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⑩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⑪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
⑫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⑭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
七、课程设置
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等,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专业素质拓展选修三部分。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劳动教育、大学体育、高职英语、军事理论、国家安全教育、信息技术、大学语文等公共必修课,并设置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职业核心素养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公共艺术课程、自然科学等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大学语文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提升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 |
2 |
高职英语 |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夯实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
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涵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规范、法治观念等板块。通过对理想信念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剖析人生价值,助其明晰人生方向;讲解道德规范,培育良好品德;普及法治观念,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各板块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德法兼修的新时代青年。 |
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本课程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探索;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的引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理论要点,明晰理论产生背景与实践意义,学会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提升政治素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
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本课程主要讲授其创立背景、核心内容与历史地位。从时代之问切入,阐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催生理论的时代条件;详解“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要义,涵盖治国理政各领域理念;点明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及对民族复兴的引领意义。要求学生精读原著、深入思考,把握理论体系逻辑,学会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
6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教学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职业环境分析(行业趋势、岗位要求)、职业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制定以及就业技能提升(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场礼仪)。课程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就业竞争力 |
7 |
大学体育 |
包括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通过训练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掌握所选项目基本技能与规则,结合兴趣爱好选学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及太极拳。通过课程提升身体素质,并培养运动习惯、团队协作精神与体育精神。 |
8 |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
以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为主线,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为导向,以专题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讨论与分享为主体,针对大学生的心灵维护、环境适应、自我认知、 自信心训练、学会学习、挫折应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合理休闲、理性择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讨论分享、自我剖析、自我体验、心理测试、心灵导航等方式进行训练,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9 |
创新创业概论 |
本课程以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为目的,课程类型包括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侧重传授创业知识,实践课程侧重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实践课程侧重提供创业模拟演练。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情况,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含义与分类;了解创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判断的原则,理解市场需求的基本概念,掌握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商业模式、明晰融资渠道,了解常见创业风险,并掌握基本的管理策略。 |
10 |
形势与政策 |
本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事实,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
11 |
劳动教育 |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要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 |
12 |
信息技术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发展过程、计算机基本理论常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管理及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知识面广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在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提高运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
13 |
军事理论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掌握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熟悉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
14 |
国家安全教育 |
本课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科学指导,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引导大学生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公共任意选修课一览表
序号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开设学期 |
学分 |
学时 |
1 |
职业核心素养课程 |
领导力与团队建设 |
2、3 |
2 |
32 |
2 |
公共关系与现代礼仪 |
2、3 |
2 |
32 |
3 |
职场沟通 |
2、3 |
2 |
32 |
4 |
职业生涯规划 |
2、3 |
2 |
32 |
5 |
演讲与口才 |
2、3 |
2 |
32 |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
中华民族精神 |
2、3 |
2 |
32 |
7 |
中国茶文化 |
2、3 |
2 |
32 |
8 |
敦煌的艺术 |
2、3 |
2 |
32 |
9 |
孙子兵法 |
2、3 |
2 |
32 |
10 |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 |
2、3 |
2 |
32 |
11 |
中国传统文化 |
2、3 |
2 |
32 |
12 |
中国现代文学赏析 |
2、3 |
2 |
32 |
13 |
古诗词鉴赏 |
2、3 |
2 |
32 |
14 |
乡村振兴 |
2、3 |
2 |
32 |
15 |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
2、3 |
2 |
32 |
16 |
红色旅游与文化传承 |
2、3 |
2 |
32 |
17 |
戏曲鉴赏 |
2、3 |
2 |
32 |
18 |
社会科学课程 (其中,“四史” 课程必须选一门) |
中国共产党史 |
2、3 |
2 |
32 |
19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2、3 |
2 |
32 |
20 |
新中国史 |
2、3 |
2 |
32 |
21 |
改革开放史 |
2、3 |
2 |
32 |
22 |
创新中国 |
2、3 |
2 |
32 |
23 |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
2、3 |
2 |
32 |
24 |
公共艺术课程 |
摄影艺术 |
2、3 |
2 |
32 |
25 |
艺术鉴赏 |
2、3 |
2 |
32 |
26 |
舞蹈鉴赏 |
2、3 |
2 |
32 |
27 |
电影赏析 |
2、3 |
2 |
32 |
28 |
旅游演艺 |
2、3 |
2 |
32 |
29 |
音乐赏析(必选) |
2、3 |
2 |
32 |
30 |
美术赏析(必选) |
2、3 |
2 |
32 |
31 |
自然科学课程 |
生态文明 |
2、3 |
2 |
32 |
32 |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 |
2、3 |
2 |
32 |
33 |
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 |
2、3 |
2 |
32 |
34 |
考古与人类 |
2、3 |
2 |
32 |
35 |
数字影视编导与制作 |
2、3 |
2 |
32 |
36 |
化妆品赏析与应用 |
2、3 |
2 |
32 |
37 |
人工智能 |
2、3 |
2 |
32 |
38 |
科学运动与健康 |
2、3 |
2 |
32 |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包含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中医学基础、药用植物学、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中药学、中药化学技术等6门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中药学 |
教学内容: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各类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配伍及使用注意事项;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方法等。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功效主治,能够根据病情进行合理的中药配伍和应用,熟悉中药的炮制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
2 |
药用植物学 |
教学内容: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及其内部构造,以及药用植物分类学两大部分。具体有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组织类型;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构造和类型;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门、苔藓植物门等各类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常见药用种类。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识别常见药用植物,掌握其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奠定基础。 |
3 |
中医学基础 |
教学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等;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中医防治原则和基本治法等。 教学要求:学生要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掌握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和思路,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常见疾病进行辨证论治,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和中药应用奠定基础。 |
4 |
人体解剖学基础 |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教学要求:学生需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熟悉人体的基本解剖结构,为学习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后续课程以及理解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提供解剖学基础。 |
5 |
生理学基础 |
教学内容:研究人体正常功能的运行机制,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等。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理解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活动规律,为理解疾病状态下的生理改变和药物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6 |
中药化学技术 |
教学内容:掌握中药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类(如生物碱、苷类、黄酮类、萜类与挥发油、甾体类、醌类、有机酸、多糖等)及其基本结构特征。各类成分的理化性质(如酸碱性、溶解性、挥发性、显色反应等)与结构的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各类成分的结构与分析方法。能独立完成提取、分离、检识及仪器操作,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设计简单的研究方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
2.专业核心课程:中药方剂学、药理学、中药调剂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一)(二)、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中药加工、储藏与养护、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栽培技术等10门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开设课程名称 |
1 |
中医理论与方剂应用 |
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如风寒感冒、肝郁气滞等),遵循 “君、臣、佐、使” 原则,选择合适中药组成方剂。 分析经典方剂(如麻黄汤、四物汤)的配伍逻辑,调整剂量或加减药物以适应患者个体差异。 指导中成药合理联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如含甘草的方剂与降压药联用需注意电解质平衡)。 |
教学内容:涵盖方剂学基础理论,如方剂的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方剂与治法的关系;讲解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等 20 余个方剂类别,分析麻黄汤、银翘散等 200 余首经典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及配伍特点;介绍汤剂、丸剂等传统剂型的制备方法,以及方剂的临床应用和加减变化。 教学要求:学生需熟练掌握经典方剂的核心知识,能依据中医辨证结果合理选用方剂;掌握方剂的配伍规律,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加减化裁;熟悉传统剂型制备流程,能审核处方合理性,规避配伍禁忌,具备初步的辨证施方能力。 |
中药方剂学 |
2 |
中药种植与栽培 |
根据中药品种特性及当地自然条件,调研分析并选定适宜的种植区域。开展土壤检测,明确土壤的酸碱度、肥力、质地等指标,据此进行土壤改良,如调节酸碱度、增施有机肥等。同时,规划田间布局,包括设置灌溉与排水系统、划分种植小区等,为中药种植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
掌握:中药栽培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学科特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及主要道地药材产区;中药栽培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熟悉:中药栽培的历史发展脉络及现代研究进展;中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对中药栽培的影响。 了解:国际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趋势及对中药栽培的新要求。 |
中药栽培技术 |
3 |
中药临床与服务 |
审核中药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如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核对剂量是否超出药典规定。 按 “等量递减”“逐剂复戥” 原则称量饮片,熟练进行戥秤、分剂量、包扎等操作。 |
教学内容:讲解中药处方审核要点,包括合法性、规范性审核,配伍禁忌和妊娠禁忌识别;传授中药饮片称量、分剂量、包扎等调配操作技术,戥秤使用规范;介绍中药临方炮制方法和特殊煎药方法;培训用药指导沟通技巧,如服药时间、饮食禁忌告知。 教学要求:学生需掌握 500 种以上常用中药饮片的调配规则,准确审核处方;熟练完成中药调配操作,达到每分钟调配 5 - 8 味药的效率;能规范进行临方炮制,清晰、准确地向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
中药调剂技术 |
4 |
中药饮片与炮制 |
净制处理(挑拣、筛选、清洗)除去药材杂质及非药用部位(如去毛刺、去芦头)。 采用炒、炙、煅、蒸、煮等方法炮制饮片(如酒炙当归增强活血,砂炒穿山甲便于粉碎),改变药性或降低毒性。 |
教学内容:介绍中药炮制的目的和基本原理;详细讲解净制、切制、炒法、炙法等炮制方法,如酒炙、醋炙的操作流程;分析 100 余种常用中药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以及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影响;讲解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如水分、灰分检测。 教学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和工艺参数控制;能够根据药材特性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判断炮制品质量;准确识别不同炮制品的外观、质地特征,确保炮制质量稳定。 |
中药炮制技术 |
5 |
中药质量控制 |
生产汤剂、丸剂、片剂、颗粒剂、注射剂等常见剂型: 汤剂:煎煮、过滤、浓缩工艺流程; 丸剂:蜜丸炼蜜程度控制、水丸泛制手法; 片剂:制粒、压片、包衣工艺操作。 |
教学内容:阐述汤剂、丸剂、片剂等中药常见剂型的制备原理、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讲解制剂处方设计、工艺优化方法,如崩解剂选择和用量调整;介绍中药制剂生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如多功能提取罐、压片机;讲述中药制剂工业化生产流程和车间管理规范。 教学要求:学生需熟悉《中国药典》制剂通则标准,熟练掌握至少 5 种常见剂型的制备技术;能操作常用制剂生产设备,完成小试实验和工艺优化;了解工业化生产流程,具备初步的车间生产管理能力。 |
中药制剂技术 |
6 |
中药质量控制 |
采用基源鉴定(核对原植物 / 动物 / 矿物学名)、性状鉴定(观察外观、质地、气味,如 “蚯蚓头” 鉴别防风)、显微鉴定(制片观察细胞后含物,如淀粉粒、石细胞)、理化鉴定(如泡沫反应鉴别皂苷类成分)等方法判断药材真伪。 区分易混淆品种(如川贝母与浙贝母、金银花与山银花),识别掺假或劣质药材(如染色饮片、硫磺熏制药材)。 |
教学内容:讲解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中药鉴定方法;介绍 300 余种常用中药的原植物(动物、矿物)形态、药材性状特征、显微结构和理化鉴别要点;分析易混淆品种的鉴别方法和常见伪品识别技巧;传授中药质量等级评价标准和方法。 教学要求:学生要熟练运用多种鉴定方法准确鉴别常用中药的真伪优劣;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薄层色谱仪等鉴定工具;依据标准对中药进行质量等级评价,出具鉴定报告。 |
中药鉴定技术(一)、(二) |
7 |
中药质量控制 |
进行性状检查(如片剂外观色泽均匀度)、鉴别试验(如薄层色谱法鉴别有效成分)、常规项目检测(如水分、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 采用 HPLC、GC 等仪器分析方法测定制剂中指标性成分含量(如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 ⅡA 含量),出具检验报告。 |
教学内容:讲解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流程;介绍性状检查、鉴别试验、常规项目检测(如水分、崩解时限)等质量检验方法;详细讲解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仪器分析技术在制剂成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分析检验数据处理和质量风险控制方法。 教学要求:学生需掌握《中国药典》中制剂检测的方法和规范;熟练操作检验仪器,独立完成至少 5 种以上中药制剂的全项检验;能够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排查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 |
8 |
中药材生产与初加工 |
对采收后的药材进行拣选、清洗、干燥(如晒干、烘干、阴干)、切制(如将白芍切成薄片)等初加工处理,减少有效成分流失。 控制加工环境温湿度(如含挥发油的药材干燥温度≤50℃),避免霉变、虫蛀。 |
教学内容:讲解中药产地初加工和饮片加工的方法和技术规范,如干燥、切制工艺;介绍不同药性药材的加工原则和注意事项;阐述中药储藏的环境要求和储存方式,如冷藏、密封储存;讲解常见的中药养护技术,如化学熏蒸、气调养护;分析中药变质原因和预防措施。 教学要求:学生需掌握不同类型药材的加工技术和质量要求;能根据药材特性选择合适的储藏和养护方式;定期检查库存药材,及时处理变质问题,确保中药储存质量安全。 |
中药加工、储藏与养护 |
9 |
临床药学 |
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技术,深入探究药物与机体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明确药物产生治疗效果以及引发不良反应的具体机制。 |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如药物、药效学、药动学等;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和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等);药物剂量 - 效应关系及相关概念(如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等);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及相关概念(受体激动药、受体拮抗药等) |
药理学 |
10 |
临床药学 |
确保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严格遵守国家药事法规,对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
药品管理立法的概念、基本特征、渊源和法律关系;《药品管理法》的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及法律责任。掌握药品管理立法的发展、特征和意义,熟悉《药品管理法》规定的主要内容,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与药品管理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合理分析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3.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以及岗前培训、岗位实习。
专业实践环节类别 |
实践内容 |
学分 |
实践周数 |
专项能力实训 |
中药化学实训 |
3 |
三周 |
中药调剂实训 |
3 |
三周 |
中药鉴定实训 |
3 |
三周 |
中药制剂实训 |
3 |
三周 |
中药炮制实训 |
2 |
二周 |
综合能力实训 |
中药传统技能大赛 |
1 |
一周 |
岗位实习 |
1.中药鉴定 2.饮片生产 3.浸提精制 4.制剂生产 5.质量检验 |
24 |
二十四周 |
说明:单项技能实训是指在校学习期间开展的以周为单位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能力实训室指第五学期在企业进行的以周为单位进行的专项实践教学环节。
4.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中药资源学、实用中成药、临床医学概论、中药商品学、药膳食疗学、中西药药物配伍与合理应用等6门课程。
5.专业综合能力考核:毕业考试一个模块。
(三)素质拓展模块
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和专业素质拓展选修,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基本素质模块:入学教育、国防教育与军训、毕业教育、劳动实践、大学生安全教育等5个模块。
综合素质拓展模块:社团活动、人文素质讲座、劳动教育讲座、 体育实践、 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大学生创业特训营等7个模块。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课程:应急救护、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等2个模块。
(四)相关要求
(1)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绿色环保教育、劳动
教育等;
(3)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4)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八、教学安排
(一)时间分配表
学期 周 数 项目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合计周数 |
一 |
二 |
一 |
二 |
一 |
二 |
课程教学 |
15 |
18 |
17 |
16 |
0 |
0 |
66 |
入学教育、军训 |
2 |
|
|
|
|
|
2 |
劳动实践 |
|
|
1 |
|
|
|
1 |
专业实训模块 |
|
|
|
|
14 |
|
14 |
岗位实习 |
|
|
|
|
5 |
19 |
24 |
毕业教育 |
|
|
|
|
|
1 |
1 |
职业技能(资格)、1+X证书考试、技能大赛辅导 |
贯穿于4个学期,每学期1学分,不计入总学时。 |
|
|
|
假期 |
1 |
1 |
1 |
1 |
1 |
|
5 |
考试 |
1 |
1 |
1 |
1 |
|
|
4 |
合计 |
19 |
20 |
20 |
19 |
20 |
20 |
118 |
(二)教学环节统计表(总计2892学时,157学分) |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分 |
占总学时比例 |
占总学分比例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公共基础课程 |
公共必修课程 |
357 |
215 |
35 |
12.34% |
7.43% |
22.29% |
公共选修模块课程 |
128 |
0 |
8 |
4.43% |
0.00% |
5.09% |
小计 |
485 |
215 |
43 |
16.77% |
7.43% |
27.38% |
专业 课程 |
专业基础模块课程 |
175 |
77 |
16 |
6.05% |
2.66% |
10.21% |
专业核心模块课程 |
458 |
148 |
36 |
15.84% |
5.27% |
22.94% |
专业实践模块课程 |
0 |
1200 |
40 |
0.00% |
41.49% |
25.47% |
专业选修模块课程 |
130 |
0 |
8 |
4.49% |
0.00% |
5.09% |
毕业考试 |
0 |
0 |
2 |
0.00% |
0.00% |
1.27% |
小计 |
763 |
1425 |
102 |
26.38% |
49.42% |
64.98% |
素质拓展模块 |
基本素质模块 |
0 |
0 |
5 |
0.00% |
0.00% |
3.18% |
综合素质拓展模块 |
0 |
0 |
7 |
0.00% |
0.00% |
4.46% |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模块 |
0 |
0 |
0 |
0.00% |
0.00% |
0.00% |
小计 |
0 |
0 |
12 |
0.00% |
0.00% |
7.64% |
总学时(学分)数 |
1248 |
1640 |
157 |
43.15% |
56.85% |
100.00% |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见附表
九、师资队伍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一)队伍结构
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不少于10人,专业师生比不超过20:1。建立中药学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数量不少于50%,主要承担中药学专业培养过程中的技能课程,承担课时比例达50%。“双师型”教师比例≥75%,每名专任专业教师都有紧密合作企业经历。
(二)专业带头人
本专业要求具有专业带头人2名及以上。
校内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具有高级职称,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中医药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能够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中药学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主持或承担中药学专业培养相关的课题研究。
校外专业带头人,要求具有较高中药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建设思路,主持开发中药学培养技能课程开发和建设。
(三)专任教师
①具有本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不低于20%;
②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中级及以上教师不低于30%;
③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④具备一定的科研服务能力,师德、教学效果好;热爱卫生职业教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⑤具有中药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或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药学技术职称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⑥任职期间应具有一定岗位实践经历,每5年期间应有不少于6个月以上专业岗位实践经历。
⑦熟练掌握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传统与现代化多种教学手段,能运用“理实一体”等现代卫生职业教育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学期或年度考核为“合格”。
(四)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中药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中药学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十、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
学院设有:中药鉴定实训室、中药制剂检测实训室、中药炮制实训室、中药制剂实训室、中药调剂实训室、中药药理实训室、中药化学实训室、药用植物实训室等符合真实岗位情景的实训室,配备相关仪器设备,可分别容纳本专业5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训,把中药学专业的课程引入到实训教学的课堂,切实让每位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基础化学 实训(实验)室
功能: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实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恒温水浴装置 |
反应加热 |
台 |
4 |
药物的定性鉴别 |
2 |
超声波清洗仪 |
玻璃仪器清洗等 |
台 |
3 |
3 |
熔点测定仪 |
化合物熔点测定 |
台 |
4 |
4 |
离心机 |
药物分离提取 |
台 |
2 |
5 |
旋转蒸发仪 |
台 |
2 |
中药鉴定 实训(实验)室
功能:中药鉴定实验实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按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种子类药材 |
中药鉴定 |
/ |
40 |
中药鉴定 |
2 |
根茎类药材 |
/ |
20 |
3 |
花类药材 |
/ |
20 |
4 |
动物类药材 |
/ |
10 |
5 |
矿物类药材 |
/ |
10 |
药理学 实训(实验)室
功能:药理学、药物应用护理实验实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按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托盘天平 |
药理学 药物应用 |
台 |
10 |
药品调剂 药品购销 |
2 |
玻璃漏斗、量筒 |
只 |
各10 |
3 |
试管架 |
只 |
10 |
4 |
手术剪、镊 |
把 |
各10 |
5 |
注射器 |
只 |
若干 |
6 |
手套 |
副 |
若干 |
7 |
瓷盘 |
只 |
各10 |
8 |
电脑及配套桌椅 |
台 |
50 |
9 |
人体药效仿真教学系统 |
套 |
1 |
10 |
基于VR技术的强心苷药理作用虚拟仿真实验 |
套 |
1 |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实验)室
功能:适用于固体制剂技术、液体制剂技术、其他制剂技术课程实训教学使用。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高速粉碎机 |
制备颗粒剂 |
台 |
1 |
药物制剂生产 |
2 |
混合机 |
台 |
1 |
3 |
湿法混合制粒机 |
台 |
1 |
4 |
沸腾制粒机 |
台 |
1 |
5 |
摇摆式颗粒机 |
台 |
1 |
6 |
整粒机 |
台 |
1 |
7 |
旋转式压片机 |
制备片剂 |
台 |
1 |
8 |
高效包衣机 |
台 |
1 |
9 |
全自动胶囊填充机 |
制备胶囊剂 |
台 |
1 |
10 |
软胶囊机 |
台 |
1 |
11 |
泡罩式平板包装机 |
片剂/胶囊的包装 |
台 |
1 |
12 |
片剂/胶囊瓶装联动线 |
台 |
1 |
13 |
西林瓶洗、理、灌装、轧盖联动线 |
制备液体制剂 |
台 |
1 |
14 |
软膏生产联动线 |
制备软膏剂 |
台 |
1 |
15 |
微丸机 |
制备微丸 |
台 |
1 |
16 |
滴丸试验机 |
制备滴丸剂 |
台 |
1 |
17 |
制药工艺用水生产线 |
制备制药工艺用水 |
套 |
1 |
制剂分析实训(实验)室
功能:适用于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实训教学使用。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快速水分测定仪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要求进行药物质量检验和控制 |
台 |
2 |
药剂分析 |
2 |
脆碎度测定仪 |
台 |
2 |
3 |
可见异物检测仪 |
台 |
2 |
4 |
硬度仪 |
台 |
2 |
5 |
崩解仪 |
台 |
2 |
6 |
溶出仪 |
台 |
2 |
7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测定药物含量 |
台 |
2 |
8 |
联想商用机电脑 |
进行多媒体教学 |
台 |
1 |
9 |
电视机 |
台 |
1 |
10 |
网线、HUB等 |
台 |
1 |
11 |
扭力天平 |
测定片重差异或装量差异 |
台 |
5 |
12 |
电子分析天平 |
台 |
5 |
中药炮制实训(实验)室
功能:适用于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教学使用。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铁锅 |
翻炒 |
个 |
10 |
中药炮制 |
2 |
铁勺 |
个 |
10 |
3 |
戥称 |
个 |
5 |
4 |
分装盘 |
个 |
20 |
5 |
煤气灶 |
台 |
10 |
模拟药房实训(实验)室
功能:适用于药品采购、药品销售、药店零售、药房调剂课程实训教学使用。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防火板玻璃柜台 |
进行药品的摆放(按GSP要求)、问病买药、处方调剂等实训。 |
台 |
1 |
药品购销 |
2 |
弧形玻璃柜台 |
台 |
4 |
3 |
收银台 |
套 |
3 |
4 |
防火板玻璃药品橱 |
台 |
1 |
5 |
玻璃药品橱 |
台 |
5 |
6 |
发药工作台 |
台 |
1 |
7 |
不锈钢发药转盘 |
台 |
1 |
8 |
移动桌椅 |
套 |
4 |
9 |
陈列用冷藏箱 |
个 |
1 |
10 |
冷藏转运箱 |
套 |
1 |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
实训基地 名称 |
主要实训项目 |
所需实训设备 |
实训指导及实训实习管理模式 |
1 |
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 |
医疗机构药事 |
药学部设施 |
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2 |
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医疗机构药事 |
药学部设施 |
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3 |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
医疗机构药事 |
药学部设施 |
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4 |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 |
医疗机构药事 |
药学部设施 |
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5 |
山东希尔康泰药业有限公司 |
药品生产 |
药品生产设施 |
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6 |
漱玉平民大药房有限公司 |
药品经营 |
药品经营设施 |
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7 |
滨州市神奇嘉合大药房 |
药品经营 |
药品经营设施 |
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8 |
滨州市中心医院 |
医疗机构药事 |
药学部设施 |
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3.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与本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二)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专业教材,优先选用国家专业规划教材、专业获奖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医药学专业学组推荐的教材。
根据专业办学特色与需要,选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自编特色教材。自编特色教材(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影像教材等)围绕专业课程标准,吸收临床一线的专家和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加教材编写,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并能根据中医药学的发展及时修订、更新。
实训(指导)教材应与课程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相吻合,与教材内容相配套。实训(指导)教材应实现实训项目系列化、规范化,应反映教学改革成果,较好地体现中医学、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学校图书馆具有门类齐全的康复治疗技术相关图书资料。专业图书资料生均不少于30册;专业相关期刊的种类不少于15种。学校校园网信息通畅,应有两种以上的常用的图书期刊数据库,主要专业课程应建立包括课件、视听教材、教学指导、实训指导、习题集、疑难解答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库。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 校内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实验室、 电子阅览室等,全部接入校园网。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将课程相关教学内容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学习, 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所有课程全部建设有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专业核心课程使用数字教材,开发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及题库,此外, 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慕课、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不断增加教学资源的品种,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十一、质量保障
(1)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健全综合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资源建设等质量保障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教研室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备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建立中药学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十二、毕业要求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同时必须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学生毕业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155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参加规定的毕业实习,提交符合要求的实习鉴定、毕业设计并答辩成绩合格。
十三、继续学习深造建议
(1)毕业生在中药学专业岗位工作的同时,可以在职参加相关中药学专业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阶段学习,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成人教育本科学历。
(2)毕业生可以参加全日制专升本(3+2)学历教育。通过统一考试并被录取后,进入为期两年的全日制中药学专业的本科阶段学习。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和学位。
(3)获得执业药师技术职务后,可以参加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
十四、其他说明
1.每学期根据所开设课程、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赛项所设技能,设定技能考核项目,组织技能大赛,选拔优胜者参加省赛。
2.第3、4学期安排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取中药炮制工和中药调剂员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