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为适应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康复医疗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康复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方案。
二、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康复治疗技术
2.专业代码:520601
三、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二至五年内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
五、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
职业类证书 |
医药卫生大类 (52) |
康复治疗类 (5206) |
卫生(84); 社会工作(85) |
康复治疗师(4-14-03-07) |
物理治疗师 作业治疗师 言语治疗师 |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资格证书 |
家庭保健按摩 |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救死扶伤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的康复技师职业,能够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工作,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常见康复问题的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德育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
(3)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英语、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3)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
(4)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其他与康复治疗相关的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康复治疗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5)熟悉各类功能障碍(运动、认知、言语等)的评估方法,如关节活动度测量、肌力测试、平衡功能评估等。
(6)掌握物理治疗(电疗、光疗、超声波等)、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技术(针灸、推拿)的原理与适应症。
(7)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基本知识与综合康复治疗原则与方法;
(8)熟悉康复治疗相关的心理学、伦理学和健康教育知识。
(9)了解矫形器、假肢、轮椅等辅助设备的选配与使用指导。
(10)具有按国际功能分类(ICF)框架培养学生对病人的整体健康观念,并具有以康复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意识的能力。
(11)能够独立完成患者功能障碍的全面评估(如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协调、ADL能力等),并准确记录分析结果。
(12)能够熟练运用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理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技术,规范操作设备(如超声波、低频电刺激、矫形器等)。
(13)能够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并能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以适应康复进展。
(14)能够有效与患者、家属及医疗团队沟通,清晰解释康复目标与方法,指导家庭康复训练。
(15)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目标
(1)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2)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七、课程设置
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等,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专业素质拓展选修三部分。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劳动教育、大学体育、高职英语、军事理论、国家安全教育、信息技术、大学语文等公共必修课,并设置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职业核心素养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公共艺术课程、自然科学等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大学语文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提升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 |
2 |
高职英语 |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夯实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
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涵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规范、法治观念等板块。通过对理想信念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剖析人生价值,助其明晰人生方向;讲解道德规范,培育良好品德;普及法治观念,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各板块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德法兼修的新时代青年。 |
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本课程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探索;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的引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理论要点,明晰理论产生背景与实践意义,学会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提升政治素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
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本课程主要讲授其创立背景、核心内容与历史地位。从时代之问切入,阐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催生理论的时代条件;详解“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要义,涵盖治国理政各领域理念;点明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及对民族复兴的引领意义。要求学生精读原著、深入思考,把握理论体系逻辑,学会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
6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教学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职业环境分析(行业趋势、岗位要求)、职业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制定以及就业技能提升(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场礼仪)。课程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就业竞争力 |
7 |
大学体育 |
包括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通过训练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掌握所选项目基本技能与规则,结合兴趣爱好选学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及太极拳。通过课程提升身体素质,并培养运动习惯、团队协作精神与体育精神。 |
8 |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
以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为主线,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为导向,以专题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讨论与分享为主体,针对大学生的心灵维护、环境适应、自我认知、 自信心训练、学会学习、挫折应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合理休闲、理性择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讨论分享、自我剖析、自我体验、心理测试、心灵导航等方式进行训练,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9 |
创新创业概论 |
本课程以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为目的,课程类型包括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侧重传授创业知识,实践课程侧重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实践课程侧重提供创业模拟演练。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情况,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含义与分类;了解创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判断的原则,理解市场需求的基本概念,掌握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商业模式、明晰融资渠道,了解常见创业风险,并掌握基本的管理策略。 |
10 |
形势与政策 |
本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事实,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
11 |
劳动教育 |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要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 |
12 |
信息技术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发展过程、计算机基本理论常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管理及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知识面广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在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提高运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
13 |
军事理论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掌握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熟悉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
14 |
国家安全教育 |
本课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科学指导,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引导大学生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公共任意选修课一览表
序号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开设学期 |
学分 |
学时 |
1 |
职业核心素养课程 |
领导力与团队建设 |
2、3 |
2 |
32 |
2 |
公共关系与现代礼仪 |
2、3 |
2 |
32 |
3 |
职场沟通 |
2、3 |
2 |
32 |
4 |
职业生涯规划 |
2、3 |
2 |
32 |
5 |
演讲与口才 |
2、3 |
2 |
32 |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
中华民族精神 |
2、3 |
2 |
32 |
7 |
中国茶文化 |
2、3 |
2 |
32 |
8 |
敦煌的艺术 |
2、3 |
2 |
32 |
9 |
孙子兵法 |
2、3 |
2 |
32 |
10 |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 |
2、3 |
2 |
32 |
11 |
中国传统文化 |
2、3 |
2 |
32 |
12 |
中国现代文学赏析 |
2、3 |
2 |
32 |
13 |
古诗词鉴赏 |
2、3 |
2 |
32 |
14 |
乡村振兴 |
2、3 |
2 |
32 |
15 |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
2、3 |
2 |
32 |
16 |
红色旅游与文化传承 |
2、3 |
2 |
32 |
17 |
戏曲鉴赏 |
2、3 |
2 |
32 |
18 |
社会科学课程 (其中,“四史” 课程必须选一门) |
中国共产党史 |
2、3 |
2 |
32 |
19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2、3 |
2 |
32 |
20 |
新中国史 |
2、3 |
2 |
32 |
21 |
改革开放史 |
2、3 |
2 |
32 |
22 |
创新中国 |
2、3 |
2 |
32 |
23 |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
2、3 |
2 |
32 |
24 |
公共艺术课程 |
摄影艺术 |
2、3 |
2 |
32 |
25 |
艺术鉴赏 |
2、3 |
2 |
32 |
26 |
舞蹈鉴赏 |
2、3 |
2 |
32 |
27 |
电影赏析 |
2、3 |
2 |
32 |
28 |
旅游演艺 |
2、3 |
2 |
32 |
29 |
音乐赏析(必选) |
2、3 |
2 |
32 |
30 |
美术赏析(必选) |
2、3 |
2 |
32 |
31 |
自然科学课程 |
生态文明 |
2、3 |
2 |
32 |
32 |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 |
2、3 |
2 |
32 |
33 |
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 |
2、3 |
2 |
32 |
34 |
考古与人类 |
2、3 |
2 |
32 |
35 |
数字影视编导与制作 |
2、3 |
2 |
32 |
36 |
化妆品赏析与应用 |
2、3 |
2 |
32 |
37 |
人工智能 |
2、3 |
2 |
32 |
38 |
科学运动与健康 |
2、3 |
2 |
32 |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包含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基础、康复医学导论、病理学基础、康复评定技术、人体发育学、临床医学概论等7门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人体解剖学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系统解剖学(九大系统)、局部解剖学(各部位结构)、组织学及胚胎学基础。 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掌握与康复治疗密切相关的骨骼肌起止点、关节运动轴及神经支配 2.理解功能解剖学与运动机制。 3.了解重要体表标志在康复评估与治疗中的应用。 4.具有将解剖学知识应用于康复治疗技术的能力。 5.能结合解剖知识分析正常与异常运动模式的能力。 |
2 |
生理学基础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细胞生理、各系统功能及调节机制(如神经、循环、呼吸等)。 1.熟悉神经、肌肉、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的正常生理机制。 2.理解机体稳态调节机制 3.熟悉疾病与康复相关的生理变化 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正常与异常的生命活动并能结合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血氧)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状态。 5.能够根据运动生理学原理,为不同人群设计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 |
3 |
康复医学导论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康复概念、服务模式、团队协作及常见残疾管理。 1.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掌握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3.熟悉康复团队的工作模式。 4.能够运用ICF框架分析患者的功能障碍并根据康复原则制定初步的康复计划。 5.能够准确描述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并与其他康复专业人员有效沟通协作。 |
4 |
病理学基础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疾病概论、细胞组织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及肿瘤。 1.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2.熟悉常见疾病的病理特点、理解康复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 3.能够根据病理学知识分析常见康复疾病的病因和发展过程。 4.能够将病理学知识与康复评估相结合,基于病理变化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法。 |
5 |
康复评定技术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功能评估(运动、感觉、ADL等)、量表使用及结果分析。 1.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疾病的评定特点。 2.掌握各系统功能评定方法、熟悉特殊评定技术。 3.能够规范使用常用评定工具并独立完成基础功能评定 4.能够分析评定结果并判断功能障碍程度。 5.能够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康复目标及康复方案。 |
6 |
人体发育学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生命周期各阶段(胎儿至老年)的生理、运动、认知及社会情感发育规律。 1.掌握正常发育规律、发育评估方法。 2.理解发育影响因素、异常发育特征。 3.能够运用标准化工具进行发育筛查。 4.能够分析发育评估结果并制定适龄的发育促进方案。 |
7 |
临床医学概论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鉴别、基础诊断技术、各系统疾病概要及医疗规范。 1.掌握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康复医学相关临床知识。 2.理解临床治疗原则、多学科协作模式。 3.能够根据症状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 4.能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功能评估并判断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2.专业核心课程:运动治疗技术、人体运动学、言语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康复心理学、常见疾病康复、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儿童康复等9门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开设课程名称 |
1 |
运动康复疗法 |
1.评估患者运动功能,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 2.指导正确动作模式,监控训练强度并记录康复进展。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各种治疗性运动原理、技术操作及器械应用。 1.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及生物力学在康复中的应用原理。 2.理解神经发育疗法、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等技术原理与适应症。 3.掌握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病情及康复阶段,调整运动强度、频率和方式。 4.能够完成对患者运动功能评估并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 |
运动治疗技术 |
2 |
人体活动科学 |
1.研究人体运动规律与生物力学机制。 2.评估运动功能与动作模式。 3.设计科学训练方案,提升运动表现。 4.预防运动损伤,指导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骨关节运动原理、肌肉力学分析、运动控制及生物力学特性。 1.掌握骨骼、肌肉、关节的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特性。 2.理解人体重心、杠杆、运动链等基本运动学规律。 3.能运用运动观察技术评估正常/异常运动模式。 4.具备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指导康复训练的能力。 |
人体运动学 |
3 |
言语康复疗法 |
1.评估言语、吞咽障碍,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2.指导发音、语言、吞咽训练,使用辅助器具,跟踪疗效并调整干预计划。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言语障碍评估、构音训练、语言认知康复、吞咽治疗及辅助技术应用。 1.掌握言语产生机制及语言发展规律。 2.熟悉构音障碍、失语症、嗓音障碍、吞咽障碍等常见问题的病理机制。 3.掌握呼吸训练、发音矫治、代偿沟通等核心干预方法。 4.能够根据评估结果设计个性化言语康复计划。 |
言语治疗技术 |
4 |
作业康复疗法 |
1.评估患者功能障碍,设计针对性的训练。 2.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进行家居环境适应性改造并跟踪疗效。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ADL训练、辅助器具使用、认知知觉训练及环境改造。1.掌握作业治疗基本概念、活动分析。 2.掌握环境改造、辅助器具适配、任务适应性训练等核心干预方法。 3.能够系统评估患者作业表现及环境影响因素。 4.能制定个性化作业活动方案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
作业治疗技术 |
5 |
物理因子疗法 |
1.评估患者功能状态,选择适宜物理因子 2.规范操作设备,监测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并记录疗效。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电、光、声、磁、热等物理因子的治疗原理、设备操作及临床应用。 1.掌握声、光、电、磁、热等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及治疗原理。 2.熟悉各类物理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设置。 3.解物理因子治疗在骨关节、神经、软组织损伤等疾病中的组合应用原则。 4.能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物理因子治疗方式。 5.能规范操作常见物理治疗仪器并准确调节治疗参数 |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
6 |
心理评估与干预 |
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康复信心与生活质量。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心理障碍与康复、应激与适应、医患沟通、心理评估及干预技术。 1.掌握康复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社会因素对康复的影响机制。 2.熟悉残疾/疾病导致的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等心理障碍特征。 3.能够初步筛查患者心理状态并识别高危个案。 4.能够实施基础心理支持并配合专业心理治疗师开展干预 |
康复心理学 |
7 |
常见疾病的评定与治疗 |
1.评估患者功能状态,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指导康复训练。 2.监测恢复进展,调整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康复评估、功能训练、生活方式指导及心理支持。 2.掌握脑卒中、脊髓损伤、骨折等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及功能障碍特点。 3.理解不同疾病阶段的康复介入策略。 4.能够综合运用运动、作业、物理因子等技术解决复杂功能障碍。 5.能根据疾病特点制定阶梯式康复计划。 |
常见疾病康复 |
8 |
传统康复疗法 |
1.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疗法进行辨证施治。 2.指导患者练习气功或太极拳,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并跟踪疗效调整治疗。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针灸、推拿、中药、气功、太极拳等传统疗法。 1.掌握中医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等基础理论及其在康复中的应用。 2.熟悉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传统康复技术的原理与适应症。 3.能规范实施推拿手法、艾灸等传统康复技术. 4.根据中医辨证(如气虚血瘀)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
9 |
儿童康复疗法 |
1.评估儿童发育迟缓、障碍,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实施运动、言语、感统游戏治疗。 2.指导家长参与家庭康复,并动态调整干预方案。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发育评估、运动、认知、言语训练、感觉统合治疗及家庭指导。 1.掌握儿童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等发育里程碑。 2.熟悉脑瘫、自闭症谱系障碍、发育迟缓等常见儿童疾病的康复需求。 3.掌握Bobath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引导式教育等儿童康复技术。 4.能够将康复目标融入游戏活动设计。 5.能运用标准化工具筛查儿童发育偏离并分析结果。 |
儿童康复 |
3.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以及康复技师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模块、岗位实习。
专业实践环节类别 |
实践内容 |
实践周数 |
实训 |
单项技能实训 |
项目1:言语功能训练 |
3周 |
项目2:手功能作业训练 |
3周 |
综合能力实训 |
项目1:运动治疗实训模块 |
3周 |
项目2:物理因子治疗实训模块 |
3周 |
项目3: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实训模块 |
2周 |
实习 |
康复技师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模块 |
会康复评估方法、常用治疗技术、患者沟通技巧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操作。 |
2周 |
岗位实习 |
熟练运用康复治疗工作认知、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因子疗法等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
24周 |
4.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职业康复、健康与社会照护、社区康复、医患沟通、康复伦理学、康复辅助器具技术等6门课程。
5.专业综合能力考核:毕业考试
(三)素质拓展模块
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和专业素质拓展选修,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基本素质模块:入学教育、国防教育与军训、毕业教育、劳动实践、大学生安全教育等5个模块。
综合素质拓展模块:社团活动、人文素质讲座、劳动教育讲座、 体育实践、 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大学生创业特训营等7个模块。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课程: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考证辅导等2个模块
(四)相关要求
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思政课程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在思政课程中有机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落实课程思政,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能力又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康复治疗人才。
结合临床康复中的患者转运安全、医疗设备操作规范及突发应急事件处理等内容,强化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围绕社会责任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残疾人群体的社会融入、康复资源公平分配等现实问题,培养其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倡导康复辅具的可持续使用、医疗废物的科学处理及节能康复技术的应用。同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评估系统、远程康复诊疗模式)等专题课程或讲座,拓宽学生的行业视野。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鼓励学生探索社区康复服务新模式、康复产品研发等方向,激发创新思维。并将职业伦理、人文关怀、团队协作等要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可结合地域或行业特色开设中医康复技术、老年康复照护、儿童康复干预等特色课程;通过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及临床实践、社区康复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康复人才。
八、教学安排
(一)时间分配表
学期 周 数 项目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合计周数 |
一 |
二 |
一 |
二 |
一 |
二 |
课程教学 |
15 |
18 |
17 |
16 |
0 |
0 |
66 |
入学教育、军训 |
2 |
|
|
|
|
|
2 |
劳动实践 |
|
|
1 |
|
|
|
1 |
专业实训模块 |
|
|
|
|
14 |
|
14 |
康复技师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模块 |
|
|
|
2 |
|
|
2 |
岗位实习 |
|
|
|
|
5 |
19 |
24 |
毕业教育 |
|
|
|
|
|
1 |
1 |
职业技能(资格)、1+X证书考试、技能大赛辅导 |
贯穿于4个学期,每学期1学分,不计入总学时。 |
|
|
|
假期 |
1 |
1 |
1 |
1 |
1 |
|
5 |
考试 |
1 |
1 |
1 |
1 |
|
|
4 |
合计 |
19 |
20 |
20 |
20 |
20 |
20 |
119 |
(二)教学环节统计表(总计2890学时,157学分)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分 |
占总学时比例 |
占总学分比例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公共基础课程 |
公共必修课程 |
359 |
221 |
35 |
12.42% |
7.65% |
22.30% |
公共选修课程 |
128 |
0 |
8 |
4.43% |
0.00% |
5.10% |
小计 |
487 |
221 |
43 |
16.85% |
7.62% |
27.39%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274 |
86 |
22 |
9.48% |
2.98% |
14.01% |
专业核心课程 |
364 |
126 |
30 |
12.56% |
4.36% |
19.11% |
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
132 |
0 |
8 |
4.57% |
0.00% |
5.10% |
专业实践课程 |
0 |
1200 |
40 |
0.00% |
41.52% |
25.48% |
专业综合能力考核 |
0 |
0 |
2 |
0.00% |
0.00% |
1.27% |
小计 |
770 |
1412 |
102 |
26.64% |
48.86% |
64.97% |
素质拓展课程 |
基本素质 |
0 |
0 |
5 |
0.00% |
0.00% |
3.18% |
综合素质拓展 |
0 |
0 |
7 |
0.00% |
0.00% |
4.46% |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 |
0 |
0 |
0 |
0.00% |
0.00% |
0.00% |
小计 |
0 |
0 |
12 |
0.00% |
0.00% |
7.64% |
总学时(学分)数 |
1257 |
1633 |
157 |
43.49% |
56.51% |
100% |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见附表
九、师资队伍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一)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0: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不低于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能够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行业机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行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机制。
(二)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康复医疗等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主持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会 服务能力强,在本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三)专任教师
①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②原则上具有康复治疗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③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
④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
⑤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
⑥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
⑦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
⑧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机构或实训基地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机构实践经历;
(四)兼职教师
主要从康复相关行业企业聘任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十、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按照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场景中进行学习,巩固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提高应用能力,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
1.专业教室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
建立了功能完备、设备先进的运动治疗实训室、运动治疗实训室、作业治疗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场所。实验、实训环境与设备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实训项目注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同时,同时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建立完善的实训室管理制度、设备使用规范、安全操作流程和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能够顺利开展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以及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等核心技能实训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规范、高效的实践训练平台,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康复人才。
康复评定实训室
功能:适用于《康复评定技术》《常见疾病康复》课程的实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软尺 |
康复评定、常见疾病康复 |
个 |
20 |
职业康复 |
2 |
测高仪 |
台 |
1 |
3 |
测重仪 |
台 |
1 |
4 |
通用量角器 |
套 |
10 |
5 |
指关节测量器 |
套 |
2 |
6 |
脊柱活动测量器 |
套 |
2 |
7 |
PT床 |
张 |
4 |
8 |
多体位治疗床 |
张 |
2 |
9 |
握力计 |
个 |
10 |
10 |
PT 垫 |
张 |
4 |
11 |
平衡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 |
台 |
1 |
12 |
步态分析系统 |
台 |
1 |
13 |
叩诊锤 |
个 |
10 |
14 |
PT 凳 |
张 |
10 |
15 |
平行杠 |
台 |
1 |
运动治疗实训室
功能:适用于《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的实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PT 训练床 |
运动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
张 |
5 |
职业康复 |
2 |
电动 PT 床 |
张 |
2 |
3 |
多体位手法 治疗床 |
张 |
2 |
4 |
肩梯 |
个 |
1 |
5 |
肋木 |
个 |
1 |
6 |
体操棒与抛接球 |
套 |
1 |
7 |
平行杠 |
套 |
1 |
8 |
滑轮吊环训练器 |
套 |
1 |
9 |
肩关节旋转训练器 |
台 |
1 |
10 |
前臂旋转训练器 |
台 |
1 |
11 |
前臂旋转训练器 |
台 |
1 |
12 |
腕关节回旋训练器 |
台 |
1 |
13 |
功能牵引网架及附件 |
套 |
1 |
14 |
悬吊训练装置 |
套 |
1 |
15 |
股四头肌训练器 |
台 |
1 |
16 |
站立架 |
个 |
1 |
17 |
手杖 |
套 |
5 |
18 |
腋杖 |
套 |
5 |
19 |
训练用阶梯 |
个 |
1 |
20 |
中频治疗仪 |
台 |
1 |
21 |
低频脉冲电治疗仪 |
台 |
1 |
22 |
干扰电治疗仪 |
台 |
1 |
23 |
超短波治疗仪 |
台 |
1 |
24 |
红外线治疗仪 |
台 |
1 |
25 |
紫外线治疗仪 |
台 |
1 |
26 |
超声波治疗仪 |
台 |
1 |
27 |
恒温蜡疗箱 |
台 |
1 |
28 |
生物反馈治疗仪 |
台 |
1 |
作业治疗实训室
功能:适用于《作业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的实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手功能评估箱 |
作业治疗、中国传统康复 |
套 |
2 |
职业康复 |
2 |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器 |
套 |
2 |
3 |
九孔插板 |
套 |
2 |
4 |
失认症评定量表及用具 |
套 |
2 |
5 |
单侧空间忽略量表及用具 |
套 |
2 |
6 |
可调式作业桌 |
张 |
1 |
7 |
OT 桌配套椅 |
把 |
10 |
8 |
分指板 |
块 |
3 |
9 |
手指阶梯 |
台 |
2 |
10 |
重锤式手指肌力训练桌 |
台 |
2 |
11 |
滚桶 |
套 |
2 |
12 |
体操棒与抛接球 |
套 |
1 |
13 |
迷宫训练器 |
套 |
2 |
14 |
经络穴位模型 |
个 |
5 |
15 |
耳穴模型 |
个 |
2 |
16 |
火罐 |
套 |
10 |
17 |
治疗车 |
辆 |
3 |
18 |
治疗盘 |
个 |
10 |
19 |
刮痧板 |
个 |
10 |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
实训基地名称 |
主要实训项目 |
所需实训设备 |
实训指导及实训实习管理模式 |
1 |
滨州市中心医院 |
康复评定、运动康复、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传统康复康复、儿童康复。 |
康复评定设施、运动治疗设施、理疗因子设施、作业治疗设施、中医传统康复设施。 |
医院康复治疗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2 |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康复评定、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传统康复康复、儿童康复。 |
康复评定设施、运动治疗设施、理疗因子设施、作业治疗设施、中医传统康复设施。 |
医院康复治疗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3 |
滨州市人民医院 |
康复评定、运动康复、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传统康复康复。 |
康复评定设施、运动治疗设施、理疗因子设施、作业治疗设施、中医传统康复设施。 |
医院康复治疗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4 |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
康复评定、运动康复、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传统康复康复、儿童康复。 |
康复评定设施、运动治疗设施、理疗因子设施、作业治疗设施、中医传统康复设施。 |
医院康复治疗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5 |
聊城市中医院 |
康复评定、运动康复、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传统康复康复。 |
康复评定设施、运动治疗设施、理疗因子设施、作业治疗设施、中医传统康复设施。 |
医院康复治疗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6 |
临沂市人民医院 |
康复评定、运动康复、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传统康复康复。 |
康复评定设施、运动治疗设施、理疗因子设施、作业治疗设施、中医传统康复设施。 |
医院康复治疗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7 |
菏泽市立医院 |
康复评定、运动康复、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传统康复康复。 |
康复评定设施、运动治疗设施、理疗因子设施、作业治疗设施、中医传统康复设施。 |
医院康复治疗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8 |
惠民县人民医院 |
康复评定、运动康复、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传统康复康复。 |
康复评定设施、运动治疗设施、理疗因子设施、作业治疗设施、中医传统康复设施。 |
医院康复治疗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3.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康复评定、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中医康复等与本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康复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二)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和《滨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类(如《康复功能评定学》《运动治疗技术》等)、临床康复类(如《神经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等)、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类(如《康复辅具设计与应用》《智能康复机器人技术》等)专业教材与专著,康复专业学术期刊和有关康复类图书等。重点配置康复治疗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典型案例分析等实用型图书。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康复治疗技术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校内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全部接入校园网。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将课程相关教学内容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学习,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所有课程全部建设有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专业核心课程使用数字教材,开发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及题库,此外,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慕课、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不断增加教学资源的品种,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满足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需要。
十一、质量保障
(1)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健全综合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资源建设等质量保障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2)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中,我们着力完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临床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特别注重建立健全包含巡课、听课、专业评教和学生评学在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创新性地建立与医疗康复机构协同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在严格规范教学纪律的同时,强化教研室的教学组织功能,定期组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临床教学示范课、特色公开课等专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
(3)教研室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备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建立康复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十二、毕业要求
1.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完成本方案所有规定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毕业考试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2.接受职业培训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等学习成果,经学校认定,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达到学业要求的,可以取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十三、其他说明
1.第1-4学期根据所开设课程、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康复治疗技术赛项所设技能,设定技能考核项目,组织技能大赛,选拔优胜者参加省赛。
2.第3、4学期安排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生考取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资格证书和家庭保健按摩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