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

厚德自强 求实创新

明礼精技 知行合一

教学科研
人才培养
滨州科技职业学院分析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5级适用)
发布时间:2025-10-28来源: 访问量:

二0二五年五月

一、概述

为适应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行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发展的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环境监测员、食品安全检测师、药品分析员、化学检验员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化工、食品、环保等关键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山东省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相关产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方案。

二、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分析检验技术

2.专业代码:470208

三、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二至五年内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

五、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职业类证书

生物与化工

大类(47)

化工技术类

(470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6)

专业技术服务业(74)

检验检测和计量人员4-08-05;

检验试验人员(6-31-03)

采样岗、常规检测分析技术岗、自动监测/在线分析系统运维岗、质量控制岗

化学检验员(必考)、

化工总控工(选考)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具备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检验试验人员以及检验、检测和计量服务人员等职业,根据山东省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相关产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能够从事样品采集、常规检测分析、自动监测/在线分析系统运维、质量控制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德育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

(3)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4)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知识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

(3)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化学、识图与制图等基础知识;

(4)掌握采样、制样及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分析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样品测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6)了解仪器的结构,熟悉常见分析仪器的使用及维护知识;

(7)掌握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的基本知识;

(8)掌握一定的质量管理、化验室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9)了解最新发布的与化工生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10)了解现代化工生产技术的前沿理论、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

能力目标:

(1)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协助解决检验检测、化工生产工艺问题;

(2)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常用的仪器工具进行采样、制样、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4)能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选择合适的产品分析方法;

(5)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常用仪器对原料、产品等进行分析检测;

(6)能够独立完成仪器分析操作和日常维护,具有合作或独立操作自动监测/在线分析系统的能力;

(7)能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出具规范的分析报告;

(8)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设计相关的分析方法;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目标

(1)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2)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七、课程设置

构建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等,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专业素质拓展选修三部分。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劳动教育、大学体育、高职英语、军事理论、信息技术、大学语文等公共必修课,并设置职业核心素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公共艺术课程、自然科学等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大学语文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提升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

2

高职英语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夯实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3

高等数学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等基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和计算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4

思想道德与法治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涵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规范、法治观念等板块。通过对理想信念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剖析人生价值,助其明晰人生方向;讲解道德规范,培育良好品德;普及法治观念,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各板块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德法兼修的新时代青年。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探索;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的引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理论要点,明晰理论产生背景与实践意义,学会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提升政治素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本课程主要讲授其创立背景、核心内容与历史地位。从时代之问切入,阐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催生理论的时代条件;详解“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要义,涵盖治国理政各领域理念;点明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及对民族复兴的引领意义。要求学生精读原著、深入思考,把握理论体系逻辑,学会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教学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职业环境分析(行业趋势、岗位要求)、职业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制定以及就业技能提升(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场礼仪)。课程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就业竞争力

8

大学体育

包括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通过训练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掌握所选项目基本技能与规则,结合兴趣爱好选学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及太极拳。通过课程提升身体素质,并培养运动习惯、团队协作精神与体育精神。

9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以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为主线,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为导向,以专题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讨论与分享为主体,针对大学生的心灵维护、环境适应、自我认知、 自信心训练、学会学习、挫折应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合理休闲、理性择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讨论分享、自我剖析、自我体验、心理测试、心灵导航等方式进行训练,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0

创新创业概论

本课程以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为目的,课程类型包括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侧重传授创业知识,实践课程侧重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实践课程侧重提供创业模拟演练。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情况,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含义与分类;了解创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判断的原则,理解市场需求的基本概念,掌握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商业模式、明晰融资渠道,了解常见创业风险,并掌握基本的管理策略。

11

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事实,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12

劳动教育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要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

13

信息技术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发展过程、计算机基本理论常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管理及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知识面广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在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提高运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14

军事理论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掌握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熟悉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15

国家安全教育

本课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科学指导,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引导大学生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任意选修课一览表

序号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开设学期

学分

学时

1

职业核心素养课程

领导力与团队建设

2、3

2

32

2

公共关系与现代礼仪

2、3

2

32

3

职场沟通

2、3

2

32

4

职业生涯规划

2、3

2

32

5

演讲与口才

2、3

2

32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中华民族精神

2、3

2

32

7

中国茶文化

2、3

2

32

8

敦煌的艺术

2、3

2

32

9

孙子兵法

2、3

2

32

10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

2、3

2

32

11

中国传统文化

2、3

2

32

12

中国现代文学赏析

2、3

2

32

13

古诗词鉴赏

2、3

2

32

14

乡村振兴

2、3

2

32

15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2、3

2

32

16

红色旅游与文化传承

2、3

2

32

17

戏曲鉴赏

2、3

2

32

18

社会科学课程

(其中,“四史” 课程必须选一门)

中国共产党史

2、3

2

32

19

社会主义发展史

2、3

2

32

20

新中国史

2、3

2

32

21

改革开放史

2、3

2

32

22

创新中国

2、3

2

32

23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2、3

2

32

24

公共艺术课程

摄影艺术

2、3

2

32

25

艺术鉴赏

2、3

2

32

26

舞蹈鉴赏

2、3

2

32

27

电影赏析

2、3

2

32

28

旅游演艺

2、3

2

32

29

音乐赏析(必选)

2、3

2

32

30

美术赏析(必选)

2、3

2

32

31

自然科学课程

生态文明

2、3

2

32

32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

2、3

2

32

33

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

2、3

2

32

34

考古与人类

2、3

2

32

35

数字影视编导与制作

2、3

2

32

36

化妆品赏析与应用

2、3

2

32

37

人工智能

2、3

2

32

38

科学运动与健康

2、3

2

32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包含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化学分析技术、实验室安全技术、微生物基础与检验技术、有机化学、工业分析等6门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1

无机化学

教学内容:

学习和化工生产相关的无机化学应用型知识与技术。包括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速率、溶液及相平衡、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重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等内容。

要求:

1.掌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等基础理论,理解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熟悉元素周期律,常见元素(如主族、过渡金属)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应用。

3.理解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等基本原理及应用。

4.掌握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5.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如物质的制备、分离、分析)。

6.结合实际案例,认识无机化学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

化学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

分析检验前准备;酸碱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配位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沉淀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重量分析法测定物质含量等内容;

要求:

1.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如误差理论、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原理)。

2.理解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经典分析方法的原理与应用场景。

3.熟悉光谱分析(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如气相/液相色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4.能准确采集不同状态的样品,并进行分解和制备。能正确配制一般溶液和标准溶液,并进行正确的贮存。

3

实验室安全技术

教学内容:

临床实验室管理介绍;临床实验室建设与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临床实验室管理与管理体系;临床检验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管理,设备、试剂和耗材管理等内容;

要求:

1.掌握实验室安全的核心原则(如风险预防、应急处理)和法规标准(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熟悉实验室设备(如高温设备、高压气瓶、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和风险点。

3.了解实验室废弃物(化学废液、生物样本、锐器等)的分类、收集及合规处理流程。

4.具备相关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安全操作与应急处理能力。

4

微生物基础与检验技术

教学内容: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技术;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标本的细菌、真菌、病毒的检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生长繁殖规律。

2.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如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有益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3.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技术)。

4.掌握显微镜观察、革兰染色、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传统检验技术。

5.了解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如PCR、ELISA、微生物自动化鉴定系统)的原理及应用场景。

6.具备熟练使用生物安全柜、显微镜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等检验仪器。

5

有机化学

教学内容:

烷烃;不饱和烃;环烃;烃的衍生物: 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脂类;糖类和蛋白质;

要求: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如价键理论、杂化轨道、共振论),理解结构与物理性质(沸点、极性)的关系。

2.熟悉官能团(如羟基、羰基、羧基)的特性,能从结构预测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酸碱性、反应活性)。

3.理解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立体异构),掌握系统命名法(如IUPAC规则)。

4.掌握各类基本反应(取代、加成、消除、氧化还原、缩合)的规律及应用场景(如合成酯类、烯烃制备)。

5.具备有机化学实训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有机化学实训的基本操作技能。

6.学会蒸馏、回流、分离、萃取等有机化学基本单元操作。

6

工业分析

教学内容:水质分析、煤和焦炭分析、气体分析与工业废气的测定、石油产品分析、硅酸盐分析、肥料分析、化工生产分析等。要求:1.掌握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包括定量分析误差理论、四大滴定法原理及应用,理解物质结构与光谱分析方法的关联,如分子光谱、原子光谱的基础理论。 2.熟悉行业标准与规范:让学生熟悉工业分析相关的国家标准(如 GB 系列)、行业标准(如化工 HG、冶金 YB 标准),了解不同行业(化工、食品、环保等)的分析流程与质量要求。

3.理解仪器分析原理:帮助学生掌握常见仪器(AAS、GC、HPLC、IR 等)的分析原理、适用范围及定量方法,为仪器操作与数据分析奠定理论 样品分析与方案设计能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红外等分析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使用与 维护方法。

2.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安全技术、分析检验样品制备技术、常用分析仪器维护、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认证、环境检测、油品分析、食品分析、仪器分析等9门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开设课程名称

1

化工工艺安全;化工设备安全;危险品安全

危险识别与评估;安全措施制定与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演练

教学内容:

常规安全及生产安全常识。包括:安全用电;安全防火;确保工作场所安全;遵守基本的安全操作程序;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或生产;预防化学品中毒和中毒事故现场急救;正确防火、防爆;安全使用压力容器;化工装置安全检修;防护灼伤;环境安全等教学内容。

要求:

1.了解化工生产与安全发展的关系;

2.掌握原料预处理工段的安全技术知识;

3.掌握反应工段安全技术知识;

4.掌握产品精制工段安全技术知识;

5.能够运用不同风险辨识方法在不同工段进行风险辨识;

化工安全技术

2

化工产品分析;食品检测;环境监测;材料分析;石油产品检验;

1.依据样品特性与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与采样工具,完成样品采集;

2.对采集的原始样品进行破碎、缩分、混合等处理,制备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室分析样品;

3.运用溶解、萃取、过滤、蒸馏、消解等技术,将样品转化为适合仪器分析或化学分析的形态;4. 对样品进行净化、富集处理,去除干扰物质,提高目标分析物的浓度;

教学内容:

1. 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包括随机采样、系统采样、分层采样等;

2. 常用样品制备工具(如粉碎机、缩分器等)的操作与维护;3. 不同类型样品(固态、液态、气态)的前处理技术,如酸消解、碱熔、微波消解、固相萃取、液 - 液萃取等;

4. 样品净化与富集技术原理及应用,如柱层析、膜分离、浊点萃取等;

5. 样品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误差来源分析;

要求:

1. 能够根据不同检测需求,正确选择采样方法与采样量,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熟练操作各类样品制备设备,规范完成样品破碎、缩分等基础操作;

3. 掌握至少3种以上常见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能够根据样品类型和检测目标合理设计前处理方案;

4. 能够运用净化与富集技术,有效消除样品中的干扰因素,满足检测灵敏度要求;

分析检验样品制备技术

3

化工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验;材料研究;石油化工;

1.开展常用分析仪器日常清洁、校准与性能检查工作,确保仪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依据仪器使用频率与运行状况,制定合理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并严格执行;

3.对仪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准确判断故障类型与原因,如电路故障、机械部件磨损、软件系统异常等;

4.完成仪器故障维修工作,包括更换损坏零部件、调试仪器参数、修复软件系统漏洞等;

教学内容:

仪器分类与工作原理;仪器发展与应用场景;操作规范与日常维护;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

要求:

1.熟悉常用分析仪器的结构、原理及在分析检验中的应用;

2.掌握典型仪器使用规范和操作程序;

3.掌握常用仪器日常维护和常规故障排除;

4.了解仪器分析检测技术发展及与产品分析、新产品开发的关系;

5.具备日常维护操作,故障诊断与修复的能力;

常用分析仪器维护

4

基础化工原料检验;无机化工原料;有机化工原料; 精细化工产品检验;农药与化肥;日用化学品

确保采购的化工原料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从源头控制质量风险;

教学内容:

化工产品的种类与来源;常规密度、熔点的测定;特定化工产品检测:煤化工、石油、天然气等;现代分析仪器手段;

要求:

1.掌握基础理论,使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基础理论;

2.熟悉行业标准与法规,了解不同化工产品(原料、精细化学品、高分子材料等)的质量要求和检验规范;

3.能够根据化工产品的特点和检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样品采集,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化工产品检验技术

5

化学分析(滴定分析、重量分析)、仪器分析(光谱、色谱、电化学等)的基础原理;实验室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的理论框架

1.依据国际 / 国家标准(如 ISO 17025、CMA 认证要求)制定实验室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管理文件;

2.明确人员职责(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验员),建立人员培训与考核机制;

3.规划实验室环境(如温湿度控制、通风防爆)、设备布局(如仪器分区、安全间距)及试剂耗材管理流程;

教学内容:

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标准化和标准知识;计量检定和法定计量单位;

要求:

1.掌握分析检验质量保证与控制的基础理论,包括误差理论、数据处理方法、质量体系要素等,明确质量保证在分析检验中的重要性;

2.熟悉国内外相关标准(如 ISO 17025、GB/T 系列)、计量认证(CMA)、实验室认(CNAS)及行业专属认证;

3.能够制定和实施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如空白试验、加标回收试验、平行样分析等。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认证

6

物理指标:水温、色度、浊度、电导率、悬浮物等。

化学指标:pH 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₅)、氨氮、总磷、重金属(如汞、镉、铅、铬)、农药残留、有机物(如苯系物、多环芳烃)等。

生物指标: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种类及数量、生物毒性等。

仪器分析:

光谱类: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色度、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重金属。

色谱类:气相色谱仪测 VOCs、液相色谱仪测农药残留。

化学分析:滴定法(如 BOD₅测定)、重量法(如悬浮物测定)。

生物分析:微生物计数、藻类鉴定、鱼类毒性试验(如斑马鱼急性毒性测试)。

教学内容:

认识环境监测;水与废水检测;大气与废气监测;环境噪声监测;

要求:

1.掌握环境监测的分类、一般程序及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2.熟悉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措施;

3.掌握水质、大气、土壤、固体废物和噪声的监测方案的制订方法;

4.能够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科学合理地采集环境样品,包括水、气、土壤、生物等样品;

环境监测

7

密度;黏度;含水率;含硫量;酸值;蜡含量等,用于评估原油的加工适应性和经济价值。

1.样品采集与处理

采集样品:根据不同的油品来源和分析目的,运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工具,从油罐、管道、油库等不同地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油品样品。

处理样品: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离心、蒸馏等,以去除杂质、水分等干扰物质,为后续分析做好准备。

2.物理性质分析

测定密度:使用密度计或其他密度测定仪器,测定油品在一定温度下的密度,可帮助判断油品的质量和成分。

测量粘度:运用粘度计测量油品的粘度,了解油品的流动性和润滑性能。

分析馏程:通过蒸馏实验,测定油品的馏程,确定其沸点范围,了解油品中不同组分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

认识石油及油品;油品取样;汽油分析;柴油分析;喷气燃料分析;

要求:

1.了解石油产品的分类和用途,熟悉石油及其产品的一般性质;

2.掌握石油产品分析的任务、标准、分析记录要求、数据处理及报告;

3.理解油品分析技术要求及其评定意义,了解影响石油产品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

4.掌握石油产品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检验原理、方法和实验操作;

5.能正确解读产品的分析检验标准;

6.能熟练使用各种通用分析仪器和特定设备对原产品进行分析检验。

油品分析

8

重金属:如铅、镉、汞、砷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常见于土壤或加工污染)。

农药残留:蔬菜、水果、谷物中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农药的残留量分析。

兽药残留:肉类、乳制品中抗生素(如四环素、青霉素)、激素(如瘦肉精)等检测。

基础指标: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凯氏定氮法)、碳水化合物的常规测定(如 GB 5009 系列标准)。

维生素(如维生素 C、维生素 D)与矿物质(钙、铁、锌)含量分析,常见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如 GB 541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 A、D、E 的测定》)。

教学内容:

食品分析概述、采样与样品预处理技术;营养成分分析;安全指标检测;

要求:

1.了解行业发展现状,食品检验的新技术、新标准以及发展趋势;

2.掌握常见的样品采集、制备与预处理方法;

3.掌握样品测定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能正确解读相应分析检验标准;

4.能熟练使用各种分析仪器对食品进行分析检测;

食品分析

9

化学领域;材料科学领域;环境科学领域;能源工业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红外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原子吸收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的应用;电位法测量水溶液的pH;电位滴定法测量离子含量;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法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红外等分析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使用与 维护方法。要求:1.掌握光谱分析(紫外-可见、红外、原子吸收、荧光)、色谱分析(气相、液相、薄层)、电分析化学等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仪器构造。 2.理解仪器分析的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内标法)及定性依据(光谱特征峰、保留时间)。 3.熟悉常见仪器(如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的操作流程与参数设置。 4.了解样品前处理技术与仪器分析的联用方法。

5.具有熟练使用常用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酸度计、离子计、自动电位滴定计、库仑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能力。水质分析、煤和焦炭分析、气体分析与工业废气的测定、石油产品分析、硅酸盐分析、肥料分析、化工生产分析等。

仪器分析技术

3.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以及化工技工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模块、岗位实习。

专业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内容

实践周数

实训

单项技能实训

项目1:化工仿真实训模块

2周

项目2:化学分析实训模块

3周

项目3:工业分析实训模块

3周

综合能力实训

项目1:综合实验设计实训模块

3周

项目2:大型仪器综合实训模块

3周

实习

化工技工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模块

参观企业生产车间、分析检验实验室观摩、参与实际样品分析

2周

岗位实习

样品分析检测、实验方案设计与优化、实验室管理与维护

24周

4.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绿色化学、精细化工品分析、化工环保技术、化工企业管理、化验室组织与管理、化工单元操作与设备等六门课程。

5.专业综合能力考核:毕业考试

(三)素质拓展模块

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和专业素质拓展选修,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基本素质模块:入学教育、国防教育与军训、毕业教育、劳动实践、大学生安全教育等5个模块。

综合素质拓展模块:社团活动、人文素质讲座、劳动教育讲座、 体育实践、 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大学生创业特训营等7个模块。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课程:分析检验技术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考证辅导等2个模块。

(四)相关要求

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思政课程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在思政课程中有机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落实课程思政,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开设安全教育(含典型案例事故分析)、社会责任、绿色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现代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创新能力培养与思政等有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开设绿色化学、化工节能减排、现代化工智能技术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们跨学科能力;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八、教学安排

总学时一般为2500-3000学时,每16~18学时折算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其中,实习时间累计一般为6个月,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各类选修课程的学时累计不少于总学时的1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按1周为1学分。

(一)时间分配表

学期

周 数

项目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合计周数

课程教学

15

18

17

16

0

0

66

入学教育、军训

2






2

劳动实践



1




1

专业实训模块





14


14

化工技工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模块




2



2

岗位实习





5

19

24

毕业教育






1

1

职业技能(资格)、1+X证书考试、技能大赛辅导

贯穿于4个学期,每学期1学分,不计入总学时。




假期

1

1

1

1

1


5

考试

1

1

1

1



4

合计

19

20

20

20

20

20

119

(二)教学环节统计表(总计2884学时,157学分)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占总学时比例

占总学分比例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359

221

35

12.4%

7.7%

22.3%

公共选修课程

128

0

8

4.4%

0

5.1%

小计

487

221

43

16.9%

7.7%

27.4%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284

70

22

9.8%

2.4%

14%

专业核心课程

434

58

30

15%

2%

19.1%

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130

0

8

4.5%

0

5.1%

专业实践课程

0

1200

40

0

41.6%

25.5%

专业综合能力考核

0

0

2

0

0

1.3%

小计

848

1328

102

29.4%

46%

65%

素质拓展课程

基本素质

0

0

5

0

0

3.2%

综合素质拓展

0

0

7

0

0

4.5%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

0

0

0

0

0

0

小计

0

0

12

0

0

7.6%

总学时(学分)数

1335

1549

157

46.3%

53.7%

100%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见附表

九、师资队伍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一)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0: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不低于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能够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行业机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行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机制。

(二)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分析化学检验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能够带领教学团队进行分析化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主持或承担与分析化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的课题研究。

(三)专任教师

①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②原则上具有本专业分析检验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③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

④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

⑤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⑥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

⑦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

⑧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机构或实训基地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机构实践经历;

(四)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与分析化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十、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

建立相关分析检验技术专业相关实验、实训室,配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等设备设施,实验、实训环境与设备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实训项目注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同时,配备实验、实训指导教师2名,建立化工仿真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确保能够顺利开展相关分析样品等相关实验、实训活动。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主要实训项目

所需实训设备

实训指导及实训实习管理模式

1

山东滨州滨北热电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色谱法在精细化学品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

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2

滨州友泰公司校外实训基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色谱法在精细化学品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

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3

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

质量检验

分析仪器

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

4

山东一沐计量检测有限公司

质量检验

分析仪器

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

无机化学 实验室

功能:承担化工技术专业群的《无机化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设 备 名 称

用途

单位

基本配置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玻璃仪器

溶液配制、制备

20

化学检验工

2

铁架台

支撑玻璃仪器

20

3

台秤

称量

2

4

酒精灯

加热

10

5

离心机

液固分离

2

6

点滴板

离子鉴定

10

有机化学 实验室

功能:承担化工技术专业群的《有机化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设 备 名 称

用途

单位

基本配置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真空泵

抽真空,减压蒸馏

2

化学检验工

2

抽滤装置

过滤

2

3

电动搅拌器

物料搅拌

10

4

常规玻璃仪器

有机合成

20

5

高速均质搅拌机

搅拌

5

6

电炉

加热

20

7

干燥器

干燥

2

化工单元操作 实训(实验)室

功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操作泵、压缩机、精馏塔、换热器等各种设备和温度计、流量计和压力表等各种仪表,学会检查相关的管道与阀门的泄漏,学会设备、管路的维护、维修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本实训室可进行学生的综合传热实训、精馏实训、化工总控工技能鉴定和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培训和社会培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

序号

设 备 名 称

用途

单位

基本配置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精馏单元实训装置

精馏装置操作与故

障处理

1

化工总控工、燃料油生产工等各种生产操作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

2

吸收与解吸操作实训装置

吸收装置操作与故

障处理

1

3

萃取分液的玻璃仪器液液萃取实验装置

萃取装置操作与故

障处理培训

1

4

流体输送操作实训装置

流体输送装置操作

与故障处理

1

5

综合传热操作实训装置

可以测定床层温度、差压曲线,恒定状态下介质湿度曲线和干燥速率曲

1

6

过滤与反冲洗实验装置

过滤装置操作与故

障处理

1

7

蒸发操作实训装置

蒸发装置操作与故

障处理

1

仪器分析 实训(实验)室

功能:仪器分析实验室分为精密仪器室与普通仪器室,主要功能是利用各种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用途

单位

基本配置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光谱-光度测量

20

化学检验工

2

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

加热、搅拌

2

3

分析电子天平

精确称重

20

4

雷磁酸度计

测酸度

20

5

热风循环烘箱

干燥

5

6

气相色谱仪

色谱分析

2

7

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分析

2

油品检验 实验室

功能:承担化工技术专业群的《油品分析》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设 备 名 称

用途

单位

基本配置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石油产品馏程测定仪

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等油品检测分析

10

化学检验工

2

凝点测定仪

4

3

运动黏度测定仪

10

4

密度测定仪

2

5

闪点测定仪

2

6

铜片腐蚀测定仪

5

7

沥青针入度测定仪

沥青检测分析

5

化工仿真 实训室

功能:承担《化工单元操作与设备》《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化工识图与制图》《石油炼制生产技术》《热工基础及流体机械》等专业课的仿真实训和CAD制图教学任务。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按一个标准班50人配置)

序号

设 备 名 称

用途

单位

基本配置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化工基本过程单元仿真软件

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训

1

50

化工总控工、燃料油生产工等各种生产操作工和化学检验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

2

常减压装置仿真软件

工艺操作仿真实训

1

50

3

离子膜烧碱装置仿真实训软件

工艺操作仿真实训

1

50

4

催化裂化装置仿真实训软件

工艺操作仿真实训

1

50

5

加氢裂化工艺仿真软件

工艺操作仿真实训

1

50

6

丙烯酸甲酯工艺仿真软件

工艺操作仿真实训

1

50

7

乙醛氧化制醋酸仿真软件

工艺操作仿真实训

1

50

8

乙烯生产工艺仿真软件

工艺操作仿真实训

1

50

9

甲醇生产工艺仿真软件

工艺操作仿真实训

1

50

10

化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桌面推演软件

化工安全生产仿真实训

1

50

3.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样品的分析检测等与本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分析检测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二)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和《滨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分析化学》、《分析测试学报》、《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分析试验室》等专业学术期刊和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化学检验员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员职业标准、药物检验工职业标准、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类图书等。及时配置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互联网+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和配备一批优质音视频素材、分析检验专业相关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十一、质量保障

(1)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健全综合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资源建设等质量保障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教研室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备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建立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十二、毕业要求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培养规格,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准予毕业。

(2)综合素质量化考核达标。

(3)接受职业培训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等学习成果,经学校认定,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达到学业要求的,可以取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十三、其他说明

1.第1-4学期根据所开设课程、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析检验技术赛项所设技能,设定技能考核项目,组织技能大赛,选拔优胜者参加省赛。

2.第3、4学期安排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生考取化学检验员和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证书。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