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为适应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智慧景区运营师、数字文旅策划师、沉浸式体验设计师、定制化旅行顾问、旅游大数据分析师等岗位(群)的新要求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文旅新消费场景升级高质量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方案。
二、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2.专业代码:540101
三、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以修满规定学分为准,实行弹性学制。
五、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
职业类证书 |
旅游大类(74) |
旅游类(7401) |
旅行社及相关服务(7291)、游览景区管理(786)、游乐园(9020)、 对应行业(代码) 休闲观光活动(9030) |
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4-07-04) 导游、旅游团队领队、旅行社计调、旅游咨询员、公共游览场所服务员工 |
旅游咨询、旅游产品策划、旅游数字营销、目的地运营管理等岗位 |
导游资格证、旅行策划、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定制旅行管家服务 |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传承技能文明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具备一定科学文化水平,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与数字素养,恪守职业道德,富有创新意识,秉持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与行动能力,拥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后,能够面向新时代旅游业与酒店行业的综合性服务与管理岗位,从事旅游服务、旅游策划、酒店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德育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
(3)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4)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3)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
(4)掌握导游讲解、导游带团技能、导游服务、旅游事故防范与处理等知识;
(5)掌握中西餐宴会摆台、零点摆台、中西餐宴会服务、零点服务,餐饮业务的采购管理、餐饮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
(6)掌握客房服务,客房部设备用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
(7)掌握前厅部接待服务、景区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
3.综合素质目标
(1)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2)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4)具备组织游客开展旅游活动并提供相关服务,及时预防与处理旅游安全事故能力;
(5)具备独立完成前厅、餐饮部、客房部各项业务操作,按照业务操作流程开展前厅、餐厅、客房服务能力;
(6)具备分析和解决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备旅游市场分析和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的能力;
(8)具备旅游景区(点)规划与开发能力、服务与管理能力;
(9)具备较高的导游服务与讲解能力。
七、课程设置
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等,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专业素质拓展选修三部分。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劳动教育、大学体育、高职英语、军事理论、国家安全教育、信息技术、大学语文等公共必修课,并设置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职业核心素养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公共艺术课程、自然科学等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大学语文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提升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 |
2 |
高职英语 |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夯实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
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涵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规范、法治观念等板块。通过对理想信念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剖析人生价值,助其明晰人生方向;讲解道德规范,培育良好品德;普及法治观念,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各板块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德法兼修的新时代青年。 |
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本课程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探索;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的引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理论要点,明晰理论产生背景与实践意义,学会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提升政治素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
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本课程主要讲授其创立背景、核心内容与历史地位。从时代之问切入,阐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催生理论的时代条件;详解“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要义,涵盖治国理政各领域理念;点明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及对民族复兴的引领意义。要求学生精读原著、深入思考,把握理论体系逻辑,学会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
6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教学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职业环境分析(行业趋势、岗位要求)、职业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制定以及就业技能提升(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场礼仪)。课程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就业竞争力 |
7 |
大学体育 |
包括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通过训练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掌握所选项目基本技能与规则,结合兴趣爱好选学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及太极拳。通过课程提升身体素质,并培养运动习惯、团队协作精神与体育精神。 |
8 |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
以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为主线,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为导向,以专题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讨论与分享为主体,针对大学生的心灵维护、环境适应、自我认知、 自信心训练、学会学习、挫折应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合理休闲、理性择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讨论分享、自我剖析、自我体验、心理测试、心灵导航等方式进行训练,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9 |
创新创业概论 |
本课程以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为目的,课程类型包括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侧重传授创业知识,实践课程侧重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实践课程侧重提供创业模拟演练。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情况,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含义与分类;了解创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判断的原则,理解市场需求的基本概念,掌握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商业模式、明晰融资渠道,了解常见创业风险,并掌握基本的管理策略。 |
10 |
形势与政策 |
本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事实,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
11 |
劳动教育 |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要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 |
12 |
信息技术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发展过程、计算机基本理论常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管理及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知识面广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在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提高运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
13 |
军事理论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掌握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熟悉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
14 |
国家安全教育 |
本课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科学指导,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引导大学生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公共任意选修课一览表
序号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开设学期 |
学分 |
学时 |
1 |
职业核心素养课程 |
领导力与团队建设 |
2、3 |
2 |
32 |
2 |
公共关系与现代礼仪 |
2、3 |
2 |
32 |
3 |
职场沟通 |
2、3 |
2 |
32 |
4 |
职业生涯规划 |
2、3 |
2 |
32 |
5 |
演讲与口才 |
2、3 |
2 |
32 |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
中华民族精神 |
2、3 |
2 |
32 |
7 |
中国茶文化 |
2、3 |
2 |
32 |
8 |
敦煌的艺术 |
2、3 |
2 |
32 |
9 |
孙子兵法 |
2、3 |
2 |
32 |
10 |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 |
2、3 |
2 |
32 |
11 |
中国传统文化 |
2、3 |
2 |
32 |
12 |
中国现代文学赏析 |
2、3 |
2 |
32 |
13 |
古诗词鉴赏 |
2、3 |
2 |
32 |
14 |
乡村振兴 |
2、3 |
2 |
32 |
15 |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
2、3 |
2 |
32 |
16 |
红色旅游与文化传承 |
2、3 |
2 |
32 |
17 |
戏曲鉴赏 |
2、3 |
2 |
32 |
18 |
社会科学课程 (其中,“四史” 课程必须选一门) |
中国共产党史 |
2、3 |
2 |
32 |
19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2、3 |
2 |
32 |
20 |
新中国史 |
2、3 |
2 |
32 |
21 |
改革开放史 |
2、3 |
2 |
32 |
22 |
创新中国 |
2、3 |
2 |
32 |
23 |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
2、3 |
2 |
32 |
24 |
公共艺术课程 |
摄影艺术 |
2、3 |
2 |
32 |
25 |
艺术鉴赏 |
2、3 |
2 |
32 |
26 |
舞蹈鉴赏 |
2、3 |
2 |
32 |
27 |
电影赏析 |
2、3 |
2 |
32 |
28 |
旅游演艺 |
2、3 |
2 |
32 |
29 |
音乐赏析(必选) |
2、3 |
2 |
32 |
30 |
美术赏析(必选) |
2、3 |
2 |
32 |
31 |
自然科学课程 |
生态文明 |
2、3 |
2 |
32 |
32 |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 |
2、3 |
2 |
32 |
33 |
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 |
2、3 |
2 |
32 |
34 |
考古与人类 |
2、3 |
2 |
32 |
35 |
数字影视编导与制作 |
2、3 |
2 |
32 |
36 |
化妆品赏析与应用 |
2、3 |
2 |
32 |
37 |
人工智能 |
2、3 |
2 |
32 |
38 |
科学运动与健康 |
2、3 |
2 |
32 |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旅游心理学、旅游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历史文化、中国旅游地理、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等6门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名称及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旅游概论 |
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如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等),以及旅游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理解旅游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
2 |
旅游政策与法规 |
讲解国家及地方关于旅游业的政策法规,包括旅游市场管理、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学生熟悉旅游政策法规体系,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旅游实践中的问题。 |
3 |
旅游历史文化 |
探讨旅游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介绍世界及中国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传承的相互作用,掌握旅游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
4 |
中国旅游地理 |
分析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介绍中国各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要求学生熟悉中国旅游地理格局,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旅游线路设计和产品开发。 |
5 |
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 |
研究旅游客源地(如国内主要客源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如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景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特征、经济状况、旅游需求、旅游设施等。要求学生了解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市场特征,能够分析旅游市场的供需关系。 |
6 |
旅游心理学 |
探讨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动机、行为及旅游体验的心理过程,分析旅游服务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与心理互动。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
2.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职业礼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餐饮服务与管理等9门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要素及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
1 |
旅游消费者行为 |
①分析旅游消费者在不同情境下的购买决策过程,识别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②消费者心理认知。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消费者在消费决策时的动机、决策过程以及影响该决策的内部外部因素。本课程基于消费者行为学和旅游心理学打造,偏向微观层面的旅游消费决策的机制分析。 |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与心理学 |
2 |
旅游职业礼仪 |
①日常人际交往。 ②旅游接待服务。 ③政务接待服务。④节事活动服务。 ⑤对客沟通服务 |
本课程主要讲授旅游服务礼仪素养,动作仪态等方面知识;讲授仪表仪容,服务礼仪,礼节礼貌等方面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礼仪素质;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文明修养;提高学生与人沟通能力。 |
旅游服务礼仪与职业素养 |
3 |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
①计调业务。 ②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 ③门市的招徕与咨询。 ④ 旅游产品策划与销售。 ⑤客户关系管理与服务。 ⑥导游及领队管理与服务 |
本课程是旅行社企业管理与业务经营的知识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应用型课程。主要讲授旅行社运营中关于旅行社设立、组织管理、经营计划、市场细分和定位、产品开发设计、采购、产品定价促销和销售、接待、客户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
4 |
景区服务与管理 |
①景区接待服务。②景区咨询服务 ③景区讲解服务。④景区产品销售服务。 ⑤景区安全维护。 ⑥景区突发事件处理 |
旅游景区各部门服务与管理工作要求,包括入门接待、解说讲解、综合配套设施、营销与管理、质量管理、人资管理、景区安全管理、资源环境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初步具备旅游管理工作要求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 |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 |
5 |
酒店经营与管理 |
①酒店基层服务。②商务洽谈。③外联服务。④市场营销。 |
本课程主要讲授酒店管理基础理论、酒店组织计划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岗位技术概论、酒店财务物资管理、酒店企业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饭店领班、主管标准的基本要求。 |
酒店运营与管理 |
6 |
旅游电子商务 |
①咨询接待。②信息处理。③营销推广。④线路定制。⑤售后服务 |
学习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渠道与电子分销系统;酒店、旅行社、餐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景区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旅游电子商务的观念、方法与执行步骤的基本知识,进一步锻炼学生“流程化”思考的能力,培养旅游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与执行能力。 |
旅游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 |
7 |
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一)(二) |
①策划旅游产品。②制定营销策略,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 |
旅游创意策划、旅游产品策划、形象策划、营销策划及广告策划;创意思维、文案撰写、可行性分析及方案执行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旅游策划理念、掌握实用的旅游策划手段与方法,具备独立旅游营销策划能力,为旅游企业的策划及营销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旅游策划与营销 |
8 |
餐饮服务与管理 |
①负责餐厅的运营菜单规划 ②食材采购、食品安全、服务技巧等。 |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一门涉及广泛知识和技能的学科,主要包含餐饮业的基础理论知识、餐饮业经营与管理理论、餐饮服务技能培训等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应了解餐饮业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具备菜单规划、食材采购、食品安全、服务技巧等实际操作能力,能进行财务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以优化餐厅运营。同时能提出新的营销策略和业务模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等。 |
餐饮服务与管理 |
9 |
管理学 |
①管理学原理 ②旅游企业的日常运营与管理 ③管理组织与管理职能 |
本课程主要涵盖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旅游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旅游企业管理基础 |
2.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以及认识实习、岗位实习。
专业实践课程类别内容及周数
专业实践环节类别 |
实践内容 |
实践周数 |
实训 |
单项技能实训 |
项目1: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训 |
4周 |
项目2:旅游服务实训 |
4周 |
综合能力实训 |
形体、职业礼仪 |
4周 |
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训 |
4周 |
中餐服务实训 |
2周 |
西餐服务实训 |
2周 |
模拟导游实训 |
2周 |
实习 |
认识实习 |
旅游服务实训、酒店服务实训 |
5周 |
岗位实习 |
中西餐厅服务实训、导游服务实训 |
19周 |
4.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职业形象设计、导游基础知识、酒店英语、旅游英语、导游实务、旅游经济学等6门课程。(基于课程考核等级评定标准,证书考取可与相应学期选修课程进行学分置换)
5.专业综合能力考核:
(1)本专业学生毕业完成本方案所有规定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成绩合格。
(2)本专业学生参加实习并提交符合要求的实习鉴定,完成毕业考试并成绩合格。
(三)素质拓展课程
素质拓展课程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和专业素质拓展选修,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基本素质模块:入学教育、国防教育与军训、毕业教育、劳动实践、大学生安全教育等5个模块。
综合素质拓展模块:社团活动、人文素质讲座、劳动教育讲座、体育实践、 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大学生创业特训营等7个模块。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课程:旅游计调师证、导游资格证等2个模块。
(四)相关要求
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思政课程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在思政课程中有机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落实课程思政,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开设安全教育(含典型案例事故分析)、社会责任、绿色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现代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开设非遗文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八、教学安排
(一)时间分配表
学期 周 数 项目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合计周数 |
一 |
二 |
一 |
二 |
一 |
二 |
课程教学 |
15 |
18 |
17 |
18 |
0 |
0 |
68 |
入学教育、军训 |
2 |
0 |
0 |
0 |
0 |
0 |
2 |
劳动实践 |
0 |
0 |
1 |
0 |
0 |
0 |
1 |
专业实训模块 |
0 |
0 |
0 |
0 |
14 |
0 |
14 |
岗位实习 |
0 |
0 |
0 |
0 |
5 |
19 |
24 |
毕业教育 |
0 |
0 |
0 |
0 |
0 |
1 |
1 |
职业技能(资格)、1+X证书考试、技能大赛辅导 |
贯穿于4个学期,每学期1学分,不计入总学时。 |
0 |
0 |
0 |
假期 |
1 |
1 |
1 |
1 |
1 |
0 |
5 |
考试 |
1 |
1 |
1 |
1 |
0 |
0 |
4 |
合计 |
19 |
20 |
20 |
20 |
20 |
20 |
119 |
(二)教学环节统计表(总计2874学时,157学分)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分 |
占总学时比例 |
占总学分比例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公共基础课程 |
公共必修课程 |
359 |
221 |
35 |
12.52% |
7.71% |
22.91% |
公共选修课程 |
128 |
0 |
8 |
4.51% |
0% |
5.05% |
小计 |
487 |
221 |
43 |
16.91% |
7.71% |
28%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176 |
142 |
20 |
6.12% |
4.87% |
12.81% |
专业核心课程 |
302 |
336 |
36 |
10.32% |
11.51% |
22.9% |
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
35 |
35 |
6 |
2.22% |
0.91% |
3.21% |
专业实践课程 |
0 |
1140 |
38 |
0% |
40.21% |
24.23% |
专业综合能力考核 |
0 |
0 |
2 |
0% |
0% |
1.18% |
小计 |
513 |
1653 |
102 |
17.81% |
57.52% |
64.31% |
素质拓展课程 |
基本素质 |
0 |
0 |
5 |
0% |
0% |
3.22% |
综合素质拓展 |
0 |
0 |
7 |
0% |
0% |
4.51% |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 |
0 |
0 |
0 |
0% |
0% |
0% |
小计 |
0 |
0 |
12 |
0% |
0% |
7.71% |
总学时(学分)数 |
1000 |
1874 |
157 |
34.79% |
65.21% |
100% |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见附表1
九、师资队伍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一)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0:1。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不低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能够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行业机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行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机制。
(二)专业带头人
校内专业带头人是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出身,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旅游、酒店服务与管理等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有丰富的旅游公司、星级酒店管理和运营经验;精通旅游与酒店服务的知识与技能,能指导专业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开展旅游与酒店服务与管理相关科研和社会服务,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任教师
①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②原则上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③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
④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
⑤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
⑥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
⑦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
⑧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机构或实训基地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机构实践经历。
(四)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行业企业聘任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十、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完成本专业教学必需的软硬件设施,如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管理。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含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半年以上的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
(1)客房实训(实验)室
功能:西式做床(说明适用的课程名称及其它。)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按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陈列橱 |
放置多余设备 |
个 |
2 |
客房服务员初级 |
2 |
床 |
做床 |
张 |
7 |
3 |
褥 |
做床 |
床 |
7 |
4 |
橱子 |
存放物品 |
个 |
2 |
5 |
枕头 |
做床 |
个 |
7 |
6 |
床单 |
做床 |
件 |
14 |
7 |
毛毯 |
做床 |
件 |
7 |
(2)餐饮实训(实验)室
功能:中、西餐宴会摆台(说明适用的课程名称及其它。)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按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餐桌 |
摆台 |
张 |
8 |
餐厅服务员初级 |
2 |
餐椅 |
摆台 |
张 |
80 |
3 |
餐具 |
摆台 |
套 |
80 |
4 |
备餐台 |
摆放餐具 |
张 |
8 |
(3)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
实训基地名称 |
主要实训项目 |
所需实训设备 |
实训指导及实训实习管理模式 |
1 |
滨州武盛景区管理有限公司 |
导游服务 |
麦克风、社旗 |
校内、外指导相结合 |
2 |
滨州大饭店 |
前厅、客房服务 |
前台预订系统、客房设备 |
校内、外指导相结合 |
3 |
光辉旅行社 |
导游服务 |
麦克风、社旗 |
校内、外指导相结合 |
4 |
贵苑大酒店 |
餐厅服务 |
餐厅服务设备 |
校内、外指导相结合 |
5 |
曙光铂尊酒店 |
前厅、客房服务 |
前台预订系统、客房设备 |
校内、外指导相结合 |
3.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具备文旅行业经营资质,如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景区等级评定证书等),实习条件完备(具备智慧旅游系统、沉浸式体验设备、文旅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数字化实训环境),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如文旅融合、智慧景区、研学旅行等方向)、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如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完备),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本专业高度对口的核心实习岗位,并确保岗位技术覆盖文旅产业前沿领域,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二)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和《滨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够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旅游专业学术期刊和有关旅行社运营类、导游服务类、旅游景区规划类、旅游酒店管理类、服务礼仪类、服务英语类图书等。及时配置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旅游管理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智慧旅游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旅游资源,校内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实验室、 电子阅览室等,全部接入校园网。进一步完善旅游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将课程相关教学内容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学习,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所有课程全部建设有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专业核心课程使用数字教材,开发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及题库,此外,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慕课、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以及VR云游等网上信息资源,不断增加教学资源的品种,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需要。
十一、质量保障
(一)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资源建设等质量保障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文旅行业实践联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组织运行规范》,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联合企业开展景区票务系统实操、数字营销方案汇报等专项督导。定期开展课程建设诊断,淘汰传统落后课程,升级为更新新课程。
(三)教研室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备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教研室集体备课规范》,要求每次备课需包含行业新技术解读、企业真实项目拆解等环节。
(三)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定期跟踪毕业生在实习企业的岗位晋升情况。
十二、毕业要求
(一)本专业学生毕业完成本方案所有规定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成绩合格。
(二)参加实习并提交符合要求的实习鉴定,参加毕业考试并成绩合格。
(三)接受职业培训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等学习成果,经学校认定,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需取得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证书(初级)证书, 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证书(初级)为毕业必考项目,未取得证书者不予颁发毕业证书,达到毕业要求者,取得毕业证书。
十三、其他说明
凡在省级及以上教育、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课程竞赛、文化比赛、科技制作竞赛、旅游类比赛(展评)等学院认定的竞赛中获奖者,经学生申请、二级学院审核、教务与科研处批准,可置换相应课程学分。
奖项级别及置换标准
项目(比赛/证书) |
级别/发证单位 |
获奖等级 |
学分置换标准 |
证明材料 |
学科技能、 创新创业、 科技创新课程、科技制作大赛 |
世界级 |
一等奖 |
16 |
获奖证 书或相关佐证材料 |
二等奖 |
12 |
三等奖 |
8 |
国家级 |
一等奖 |
12 |
二等奖 |
8 |
三等奖 |
6 |
省级 |
一等奖 |
6 |
二等奖 |
4 |
三等奖 |
2 |
旅游服务、旅游策划、酒店服务相关竞赛 |
世界级 |
一等奖 |
16 |
二等奖 |
12 |
三等奖 |
8 |
国家级 |
一等奖 |
12 |
二等奖 |
8 |
三等奖 |
6 |
省级 |
一等奖 |
6 |
二等奖 |
4 |
三等奖 |
2 |
导游资格证 |
国务院文旅部 |
可置换《导游基础》、《导游实务》课程学分 |
证书 |
旅游计调师证 |
JYP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 |
可置换《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课程学分 |
证书 |
说明:1.团体将成员学分以统计个人学分标准认定。
2.本表列出的最高项为一等奖,最低项为三等奖。如设立的最高奖为特等奖,则按照相应级别的一等奖置换学分,以此类推。如设立优秀奖,则按照相应级别的三等奖置换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