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为适应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文化艺术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公共 空间艺术景观设计、设施设计与制作、装置设计与制作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公共艺术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方案。
二、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公共艺术设计
2.专业代码:550108
三、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以修满规定学分为准,实行弹性学制。
五、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
职业类证书 |
文化艺术大类 (55) |
艺术设计类(550108) |
景观设计(7492) |
景观设计人员(2-09-06-04)、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人员(2-02-21-04) |
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设计从业者等岗位 |
景观设计师 |
平面设计(6510) |
数字媒体设计师(2-10-07-09)、平面设计师(2-10-07-05) |
数字媒体设计、数字媒体编辑从业者等岗位 |
平面设计师 |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文化艺术行业的公共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设计职业,能够从事公共空间艺术景观、设施、装置设计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德育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
(3)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4)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5)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设计中融入民族精神与时代内涵;
(6)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同国家发展道路和文化传承,将个人艺术追求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相结合。
2.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4)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
(5)掌握与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6)掌握中外设计史、设计构成等相关设计历史与审美知识;
(7)掌握公共空间艺术景观设计、主题空间设计、空间软装陈设设计、造型基础、设计创新、艺术空间多媒介设计等课程的基本知识与设计方法;
(8)了解软装陈设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工艺品制作的新趋势、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手绘制图、计算机辅助运用的基本知识;
(9)掌握调研、文案书写等技术技能,具有公共艺术设计任务分析、市场调研、资料收集处理的能力;
(10)掌握设计与制作、材料工艺等技术技能,具有选择材料和构造工艺对艺术装置设计及制作的能力;
(11)掌握艺术设计创新创意等技术技能,具有手绘设计表达能力和完成虚实场景的 3D 建模打印能力;
(12)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目标
(1)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2)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4)具备敏锐的艺术感知力,能结合空间、文化、社会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如通过装置艺术、景观雕塑等形式表达独特理念。
七、课程设置
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等,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专业素质拓展选修三部分。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劳动教育、大学体育、高职英语、军事理论、国家安全教育、信息技术、大学语文等公共必修课,并设置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职业核心素养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公共艺术课程、自然科学等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大学语文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提升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 |
2 |
高职英语 |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夯实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
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涵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规范、法治观念等板块。通过对理想信念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剖析人生价值,助其明晰人生方向;讲解道德规范,培育良好品德;普及法治观念,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各板块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德法兼修的新时代青年。 |
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本课程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探索;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的引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理论要点,明晰理论产生背景与实践意义,学会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提升政治素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
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本课程主要讲授其创立背景、核心内容与历史地位。从时代之问切入,阐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催生理论的时代条件;详解“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要义,涵盖治国理政各领域理念;点明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及对民族复兴的引领意义。要求学生精读原著、深入思考,把握理论体系逻辑,学会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
6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教学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职业环境分析(行业趋势、岗位要求)、职业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制定以及就业技能提升(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场礼仪)。课程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就业竞争力 |
7 |
大学体育 |
包括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通过训练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掌握所选项目基本技能与规则,结合兴趣爱好选学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及太极拳。通过课程提升身体素质,并培养运动习惯、团队协作精神与体育精神。 |
8 |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
以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为主线,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为导向,以专题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讨论与分享为主体,针对大学生的心灵维护、环境适应、自我认知、 自信心训练、学会学习、挫折应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合理休闲、理性择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讨论分享、自我剖析、自我体验、心理测试、心灵导航等方式进行训练,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9 |
创新创业概论 |
本课程以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为目的,课程类型包括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侧重传授创业知识,实践课程侧重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实践课程侧重提供创业模拟演练。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情况,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含义与分类;了解创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判断的原则,理解市场需求的基本概念,掌握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商业模式、明晰融资渠道,了解常见创业风险,并掌握基本的管理策略。 |
10 |
形势与政策 |
本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事实,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
11 |
劳动教育 |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要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 |
12 |
信息技术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发展过程、计算机基本理论常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管理及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知识面广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在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提高运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
13 |
军事理论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掌握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熟悉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
14 |
国家安全教育 |
本课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科学指导,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引导大学生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公共任意选修课一览表
序号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开设学期 |
学分 |
学时 |
1 |
职业核心素养课程 |
领导力与团队建设 |
2、3 |
2 |
32 |
2 |
公共关系与现代礼仪 |
2、3 |
2 |
32 |
3 |
职场沟通 |
2、3 |
2 |
32 |
4 |
职业生涯规划 |
2、3 |
2 |
32 |
5 |
演讲与口才 |
2、3 |
2 |
32 |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
中华民族精神 |
2、3 |
2 |
32 |
7 |
中国茶文化 |
2、3 |
2 |
32 |
8 |
敦煌的艺术 |
2、3 |
2 |
32 |
9 |
孙子兵法 |
2、3 |
2 |
32 |
10 |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 |
2、3 |
2 |
32 |
11 |
中国传统文化 |
2、3 |
2 |
32 |
12 |
中国现代文学赏析 |
2、3 |
2 |
32 |
13 |
古诗词鉴赏 |
2、3 |
2 |
32 |
14 |
乡村振兴 |
2、3 |
2 |
32 |
15 |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
2、3 |
2 |
32 |
16 |
红色旅游与文化传承 |
2、3 |
2 |
32 |
17 |
戏曲鉴赏 |
2、3 |
2 |
32 |
18 |
社会科学课程 (其中,“四史” 课程必须选一门) |
中国共产党史 |
2、3 |
2 |
32 |
19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2、3 |
2 |
32 |
20 |
新中国史 |
2、3 |
2 |
32 |
21 |
改革开放史 |
2、3 |
2 |
32 |
22 |
创新中国 |
2、3 |
2 |
32 |
23 |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
2、3 |
2 |
32 |
24 |
公共艺术课程 |
摄影艺术 |
2、3 |
2 |
32 |
25 |
艺术鉴赏 |
2、3 |
2 |
32 |
26 |
舞蹈鉴赏 |
2、3 |
2 |
32 |
27 |
电影赏析 |
2、3 |
2 |
32 |
28 |
旅游演艺 |
2、3 |
2 |
32 |
29 |
音乐赏析(必选) |
2、3 |
2 |
32 |
30 |
美术赏析(必选) |
2、3 |
2 |
32 |
31 |
自然科学课程 |
生态文明 |
2、3 |
2 |
32 |
32 |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 |
2、3 |
2 |
32 |
33 |
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 |
2、3 |
2 |
32 |
34 |
考古与人类 |
2、3 |
2 |
32 |
35 |
数字影视编导与制作 |
2、3 |
2 |
32 |
36 |
化妆品赏析与应用 |
2、3 |
2 |
32 |
37 |
人工智能 |
2、3 |
2 |
32 |
38 |
科学运动与健康 |
2、3 |
2 |
32 |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艺术设计概论、造型基础、设计构成、数字图形、设计
创意、雕塑基础等6门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艺术设计概论 |
教学内容:设计的定义、意义与本质,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设计发展状况,设计的多维化等。 教学要求:了解设计的历史有个宽泛的理解,明确设计的意义,了解其实用性、精神性、欣赏性、文化性和创新性的本质内涵。 |
2 |
设计构成 |
教学内容: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的基本手法,平面构成的应用,色彩基础理论等。 教学要求:掌握点、线、面、色彩等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应用,了解平面构成与广告设计、标志设计、服装设计等的关系。 |
3 |
设计创意 |
教学内容:创意思维的培养,创意方法与技巧,创意实践项目等。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掌握创意方法与技巧,能够将创意思维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中。 |
4 |
雕塑基础(一)(二) |
教学内容:雕塑的基本原理,泥塑制作流程,雕塑与新媒体艺术的关系等。 教学要求:提高对立雕塑造型规律的认识,具备一定的二维向三维转变的空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5 |
造型基础 |
教学内容:素描、速写、色彩、造型基础、设计基础等。 教学要求:掌握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技能,理解造型基础在设计中的应用,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
6 |
Adobe Photoshop(一)(二) |
教学内容: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图像编辑、合成、调色等技巧,图层、蒙版、滤镜等高级功能。 教学要求:掌握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和高级功能,能够进行图像编辑、合成和调色,提升数字图像处理能力。 |
2.专业核心课程:设计策划与文案、设计材料与构造、公共空间设施艺术设计、艺术空间多媒介装置设计、公共空间艺术景观设计、公共雕塑设计与制作、Adobe Illustrator、数字图像处理、版式设计等9门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开设课程名称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
1 |
设计策划与文案 |
① 开展市场调研。 ② 策划方案并进行方案评价。 ③ 与有关人员进行沟通。 ④ 跟踪方案实施情况。 ⑤ 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
教学内容: 设计策划的内涵、特点、作用,设计策划的原则与方法,设计要领分析与 SWOT 分析,设计文案的体例、格式、内容,设计文案的编制。 教学要求: 掌握编制完整设计文案项目书内容,包括 策划要点、文案SWOT分析、体例文件书写格式等。 |
设计策划与文案 |
2 |
设计材料与构造 |
① 掌握常用装饰材料的品种 性能。 ② 了解装饰构造类型、构造 原理。 ③ 正确识读构造大样图。 ④ 制作常用装饰构造并熟悉 规范制作流程。 |
教学内容: 公共艺术设计材料的种类、特征和审美、构造工艺的技术原理、材质内涵与材料搭配方法、综合材料的运用、材料加工工艺及施工标准。 教学要求: 掌握绘制完整的构造图,包括三视图、轴 测图;掌握建筑材料的特性、材料的处理及加工方法;能够在作品中灵活选择材料并应用。 |
设计材料与构造 |
3 |
公共空间设施艺术设计 |
① 结合设计思维对环境进行 分析。 ② 进行单体设施的人体工程 学控制。 ③ 进行方案决策和评价。 |
教学内容: 室内外公共空间设施的基本概念、人体工程学原理、风格特性、投放场地原则、设施小品设计方法(壁画、亭台、汀步、园路等);生活 设施小品设计方法(座椅、垃圾桶、直饮水等);现代科技化手段的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用点、线、面、体设计要素灵活造型; 掌握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掌握素材搜集、构思规律、设计元素运用的方法。 |
公共空间设施艺术设计 |
4 |
艺术空间多媒介装置设计 |
① 分析不同材质特性及应用。 ② 分析多媒介艺术组成。 ③ 运用多种创作手法进行方 案设计。 ④ 归纳装置艺术的两种基本 特质。 |
教学内容: 公共装置的基本概念,不同材质的特性及其应用方法,雕塑、壁画、声光电等手段的表现方法,不同装置的空间形态整合,民众参与性与互动性的整体设计手段。 教学要求: 掌握设计流程与方法,并根据虚拟或真实项目做出完整的设计方案。 |
艺术空间多媒介装置设计 |
5 |
公共空间艺术景观设计 |
① 进行公共空间分类分析。 ② 运用景观设计思维进行生 态环境分析。 ③ 设计公共设施功能分布。 ④ 运用图解形象思维对设计 方案进行对比综合评价。 |
教学内容: 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人性化设计原理、空间和路径规划、公共设布,无障碍设计方法、装置、小品的布局、生态环境的融合(植物、水体、石材等)、空间在地性的精神营造。 教学要求: 掌握素材搜集、构思规律、设计元素运用的方法;掌握设计流程与方法,并根据虚拟或真实项目做出完整的设计方案。 |
公共空间艺术景观设计 |
6 |
公共雕塑设计与制作 |
① 使用不同材料进行雕塑主 题造型设计。 ② 分析表现材料的特性。 ③ 综合运用雕塑基本表现手 法和技法。 |
教学内容: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雕塑造型的基本技法、材质特性与创作构思的融入手段、雕塑主题设计、雕塑样品制作。 教学要求: 掌握雕塑产品市场调研及定位方法;完成基础的产品设计;掌握雕塑造型及结构的设计。 |
公共雕塑设计与制作 |
7 |
Adobe Illustrator(一)(二) |
使用Illustrator进行矢量图形设计、编辑与排版,创建与修改矢量图形,设计标志、图标、插图等。 |
使用Illustrator进行矢量图形设计、编辑与排版,创建与修改矢量图形,设计标志、图标、插图等。 |
Adobe Illustrator(一)(二) |
8 |
数字图像处理 |
进行图像编辑、修复、增强、分析等,处理和优化数字图像以满足特定需求。 |
教学内容:图像获取与数字化、图像基本运算、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压缩编码、图像分割、彩色图像处理等。 教学要求:掌握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空域平滑与锐化的方法及特点,能根据图像灰度或颜色直方图分布特点,设计线性和非线性灰度变换参数,增强图像的质量。 |
数字图像处理 |
9 |
版式设计 |
进行图文排版设计,包括杂志、报纸、宣传册、海报等的版面布局设计。 |
教学内容:版式设计原理、构图元素、构成法则、页面构成、图片理论、文字组合理论、图解图说理论、色彩等。 教学要求: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类型,融入设计者个性鲜明的特点,利用各种视觉流程线,引导学生掌握版式设计的应用设计,掌握基本类型的设计和视觉流程线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
版式设计 |
3.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以及认识实习、岗位实习。
专业实践课程类别内容及周数
专业实践环节类别 |
实践内容 |
实践周数 |
实训 |
单项技能实训 |
项目1:公共艺术设计实训项目 |
4周 |
项目2:公共空间实训项目 |
4周 |
综合能力实训 |
项目1:平面设计项目 |
4周 |
项目2:数字媒体设计项目 |
4周 |
项目3:环境艺术设计项目 |
4周 |
项目4:艺术考察项目 |
2周 |
实习 |
认识实习 |
行业调研、艺术机构考察、材料与工艺学习、文化与环境调研 |
5周 |
岗位实习 |
设计助理岗位、制作助理岗位、项目管理助理岗位、现场安装与维护岗位 |
19周 |
4.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文化传承与创新、摄影摄像技术、新媒体设计、地景艺术、公共艺术与商业文化、色彩构成、室内设计鉴赏、文化产品设计等8门课程。(基于课程考核等级评定标准,证书考取可与相应学期选修课程进行学分置换)
5.专业综合能力考核:
(1)本专业学生毕业完成本方案所有规定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成绩合格。
(2)本专业学生参加实习并提交符合要求的实习鉴定,完成毕业考试并成绩合格。
(三)素质拓展课程
素质拓展课程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和专业素质拓展选修,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基本素质模块:入学教育、国防教育与军训、毕业教育、劳动实践、大学生安全教育等5个模块。
综合素质拓展模块:社团活动、人文素质讲座、劳动教育讲座、 体育实践、 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大学生创业特训营等7个模块。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模块:平面设计师证、景观设计师证等2个模块。
(四)相关要求
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思政课程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在思政课程中有机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落实课程思政,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开设安全教育(含典型案例事故分析)、社会责任、绿色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现代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开设公共艺术设计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八、教学安排
(一)时间分配表
学期 周 数 项目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合计周数 |
一 |
二 |
一 |
二 |
一 |
二 |
课程教学 |
15 |
18 |
17 |
18 |
0 |
0 |
68 |
入学教育、军训 |
2 |
0 |
0 |
0 |
0 |
0 |
2 |
劳动实践 |
0 |
0 |
1 |
0 |
0 |
0 |
1 |
专业实训模块 |
0 |
0 |
0 |
0 |
14 |
0 |
14 |
岗位实习 |
0 |
0 |
0 |
0 |
5 |
19 |
24 |
毕业教育 |
0 |
0 |
0 |
0 |
0 |
1 |
1 |
职业技能(资格)、1+X证书考试、技能大赛辅导 |
贯穿于4个学期,每学期1学分,不计入总学时。 |
0 |
0 |
0 |
假期 |
1 |
1 |
1 |
1 |
1 |
0 |
5 |
考试 |
1 |
1 |
1 |
1 |
0 |
0 |
4 |
合计 |
19 |
20 |
20 |
20 |
20 |
20 |
119 |
(二)教学环节统计表(总计2909学时,157学分)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分 |
占总学时比例 |
占总学分比例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公共基础课程 |
公共必修课程 |
359 |
221 |
35 |
12.21% |
7.52% |
22.32% |
公共选修课程 |
128 |
0 |
8 |
4.72% |
0.00% |
5.31% |
小计 |
487 |
221 |
43 |
16.93% |
8.23% |
27.32%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134 |
226 |
24 |
5.23% |
7.74% |
15.34% |
专业核心课程 |
142 |
416 |
30 |
5.54% |
13.72% |
19.12% |
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
47 |
96 |
8 |
2.61% |
2.23% |
5.12% |
专业实践课程 |
0 |
1140 |
38 |
0.00% |
38.75% |
24.22% |
专业综合能力考核 |
0 |
0 |
2 |
0.00% |
0.00% |
1.32% |
小计 |
371 |
1834 |
102 |
12.62% |
62.34% |
65.12% |
素质拓展课程 |
基本素质 |
0 |
0 |
5 |
0.00% |
0.00% |
3.21% |
综合素质拓展 |
0 |
0 |
7 |
0.00% |
0.00% |
4.56% |
专业素质拓展选修 |
0 |
0 |
0 |
0.00% |
0.00% |
0.00% |
小计 |
0 |
0 |
12 |
0.00% |
0.00% |
7.64% |
总学时(学分)数 |
810 |
2099 |
157 |
29.5% |
70.51% |
100% |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见附表1
九、师资队伍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一)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0: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不低于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能够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行业机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行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机制。
(二)专业带头人
校内专业带头人是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出身,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公共艺术设计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公共艺术项目策划、空间艺术装置设计与实施等实践经验;精通公共艺术空间规划、艺术造型设计、材料应用、施工工艺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指导专业进行公共艺术实训工作室等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开展公共艺术文创研发、城市空间艺术提升等相关科研和社会服务,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任教师
①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②原则上具有公共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③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
④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
⑤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
⑥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
⑦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
⑧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机构或实训基地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机构实践经历。
(四)兼职教师
主要从公共艺术设计相关行业企业聘任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十、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
建立公共艺术设计实验、实训室,配备计算机、3D打印机等设备设施,实验、实训环境与设备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实训项目注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同时,配备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建立特色公共艺术设计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确保能够顺利开展公共艺术设计、人工智能交互设计等实验、实训活动。
多媒体和手工材料实训(实验)室
功能:用于教学演示和课程展示,专业设备用于设计和制作各种图形作品,包括平面设计图、3D效果图等。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计算机硬件 |
绘图设计 |
台 |
100 |
环境艺术设计师 平面设计师 |
2 |
手工制作与材料(画板、画架、高脚凳、石膏模型) |
制作实体模型 |
套 |
100 |
辅助设备 实训(实验)室
功能:提供打印、雕刻、展示服务,支持数字媒体与平面设计实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
序号 |
设 备 名 称 |
用途 |
单位 |
基本配置 |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
1 |
激光打印机 |
打印作品 |
台 |
2 |
数字媒体设计师 平面设计师 |
2 |
雕刻机 |
塑像雕刻 |
台 |
4 |
3 |
展示柜 |
作品展示 |
个 |
6 |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
实训基地名称 |
主要实训项目 |
所需实训设备 |
实训指导及实训实习管理模式 |
1 |
山东在御文化集团 |
公共艺术设计 文化创意与设计 |
手绘板、打印机、笔记本电脑 |
1.遵守实训实习管理规定; 2.执行实训实习计划; 3.填写定岗实习日志。 |
2 |
惠民县孙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孙武文化主题公共艺术创作、文旅文创产品设计、景区导视系统艺术优化 |
数位板、3D 建模软件(安装于办公电脑)、雕刻工具套装、高清相机(用于文化元素采集) |
1.严格遵循公司文化项目实训规范,融入孙武文化研究要求; 2.按文旅项目周期推进设计、落地实践,定期汇报进度; 3.记录文化调研、创意转化、现场实施等环节问题与成果,提交实习总结报告。 |
3 |
山东字节调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公共艺术数字化展示设计、线上文创交互设计、数字艺术装置开发 |
手绘板、打印机、笔记本电脑、VR 设备、图形工作站 |
1.遵守企业网络安全与项目管理规范,适配数字化实训要求; 2.依据数字项目开发流程,分阶段完成需求分析、原型设计、效果实现; 3.每日记录技术难点(如模型渲染优化、交互逻辑调试 )及解决思路,周提交技术总结。 |
4 |
齐鲁文化创意基地 |
齐鲁民俗公共艺术创新设计、非遗文化创意转化、文化 IP 视觉系统构建 |
传统工艺工具(剪纸、泥塑工具 )、激光雕刻机、文创材料库(布料、木材等)、设计工作站 |
1.遵循基地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实训原则,深入齐鲁文化调研; 2.以非遗活化、IP 打造为目标,开展创意设计、工艺实践,接受专家指导; 3. 详实记录文化元素提取、工艺尝试、市场反馈,形成完整创意实践档案 。 |
3.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公共艺术设计等与本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二)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和《滨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公共艺术设计的专业图书和相关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文化、案例等。及时配置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十一、质量保障
(一)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健全综合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资源建设等质量保障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二)完善公共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艺术设计行业、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三)教研室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备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十二、毕业要求
(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培养规格,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全部课程考核合格且修满学分,准予毕业。
(二)参加规定的毕业实习,提交符合要求的实习鉴定,完成毕业设计并答辩成绩合格。
(三)接受职业培训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等学习成果,经学校认定,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广告设计师证、平面设计师证、景观设计师(三选一)为毕业必考项目,未取得证书者不予颁发毕业证书。
十三、其他说明
凡在省级及以上教育、科技或文化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职业技能竞赛、 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课程竞赛、科技制作竞赛、艺术类比赛(展评)等学院认定的竞赛中获奖者,经学生申请、二级学院审核、教务与科研处批准,可置换相应课程学分。
奖项级别及学分置换标准
项 目 |
级 别 |
获奖等级 |
学分置换标准 |
证明材料 |
学科技能、 创新创业、 科技创新课程、科技制作大赛 |
世界级 |
一等奖 |
16 |
获奖证书或相关作证材料 |
二等奖 |
12 |
三等奖 |
8 |
国家级 |
一等奖 |
12 |
二等奖 |
8 |
三等奖 |
6 |
省级 |
一等奖 |
6 |
二等奖 |
4 |
三等奖 |
2 |
文化创意技能大赛(展评) |
世界级 |
一等奖 |
16 |
二等奖 |
12 |
三等奖 |
8 |
国家级 |
一等奖 |
12 |
二等奖 |
8 |
三等奖 |
6 |
省级 |
一等奖 |
6 |
二等奖 |
4 |
三等奖 |
2 |
平面设计师证书 |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
可与《Adobe Photoshop(一)》课程学分置换 |
|
景观设计师证书 |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
可与《公共空间艺术景观设计》课程学分置换 |
|
说明:1.团体奖成员学分以统计个人学分标准认定。
2.本表列出的最高项为一等奖,最低项为三等奖。如设立的最高奖为特等奖,则按照相应级别的一等奖置换学分,以此类推。如设立优秀奖,则按照相应级别的三等奖置换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