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引导广大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专业信心,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节奏,智能制造学院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以“启航大学梦,奠基职业路”为主题的生涯规划第一课,围绕专业认知、行为规范、职业规划、校情校史、学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为学生扣好新学期、新学年、新阶段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名有情怀的大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精心顶层设计 以匠心锻造专业启蒙标杆

学院始终将新生入学教育视为人才培养的"先手棋",坚持"开局即冲刺、首课即标杆"的工作理念。开学前夕,学院召开专题部署会,围绕"如何让首课既接专业地气又立价值高线"的核心命题展开深度研讨。

青年教师王同凤作为课程主设计人,紧扣"专业认知启蒙"与"职业理想点燃"双主线,系统整合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及行业发展趋势,精心编制"专业认知图谱",将课程目标精准定位为"激发专业志趣、明晰成长路径、厚植工匠情怀"。

创新教学模式 以三维融合激活成长动能

智能制造学院此次生涯规划第一课以高站位、深融合的创新模式,直接将首课嵌入各班级专业课堂,以核心课程为载体构建“专业认知启蒙+职业路径导航+实践能力预演”的三维教学体系,帮助新生建立“专业—行业—职业”的认知链条;同步融入工学交替与实习的实践环节讲解,以“学分-实践”关联机制将职业准备具象化为可规划的成长任务;通过往届学生凭实习积累晋升名企的案例,传递专业学习不仅是谋生技能,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的深刻内涵,让新生在专业认知即职业启蒙、课堂学习即未来准备的沉浸式体验中,迅速完成从“高中生”到“准职业人”的身份转换,激活主动规划、实践驱动的成长动能,为首课赋予了专业启蒙的灯塔、职业定向的起点、情怀涵育的阵地的多重高度,真正实现“首课即专业、首课即成长、首课即未来”的育人目标。
锚定进阶规划 以系统框架指引发展路径

课程内容紧扣学生成长规律,构建"大一夯基—大二深耕—大三突破"的进阶式培养框架:针对大一阶段,重点强调通识素养与专业基础的协同提升,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节奏;针对大二阶段,系统介绍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前接触生产一线,在真实场景中深化理论认知;针对大三阶段,详细解读"实习就业+专升本"双通道发展路径,结合技能竞赛获奖案例,鼓励学生早定目标、早练技能、早积经验。同时,教师们还围绕学分制管理、课程考核评价、创新创业支持等学生关切的问题展开互动答疑,切实将纸上规划转化为行动蓝图。
深耕价值引领 以首课赋能启航青春征程

"原来电工电子技术不仅是修电路,更是智能设备的'神经脉络'!""第一次知道我们学的CAD制图能直接用于高铁零件设计,突然觉得专业超酷!"课后交流中,新生们纷纷表达对专业的重新认知。

"这堂课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专业的大门——我不仅知道了‘学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学’‘怎么学好’。"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新生坦言:"看到学长学姐在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后进入名企工作的案例,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此次生涯规划第一课的成功开展,既是智能制造学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举措。学院将以此次首课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着力构建"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生涯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新生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书写更加精彩的滨科篇章。